《驯龙高手》原著绘本: 一个关于成长、友情和勇气的故事

辽沈晚报 2019年03月11日

奇幻冒险动画电影《驯龙高手3》于3月1日在全国公映,不少观众为之震撼。在之前的两部《驯龙高手》中,萌萌的无牙仔、龙骑士小嗝嗝,以及博克岛的小伙伴们,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人都想了解更多有关“驯龙高手”的故事。近日,《驯龙高手(全十册)》原著绘本亦引进中国出版。

“驯龙高手”系列丛书来自英国,是一套童心洋溢的冒险成长小说,被欧美儿童文学界誉为“后哈利·波特时代”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以绝妙的幻想为基调,以一个普通的维京部落小男孩——小嗝嗝为主人公,描写了小嗝嗝与自己的小龙“无牙”一起,依靠智慧、勇气、无私的友谊,带领小伙伴,驯服种种恶龙,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全书曲折丰富,情节多变,冒险、浪漫、奇幻、传奇色彩兼而有之,主题就是:你也许并非天生就具有领袖气质和非凡才能,但只要你拥有对知识的热爱,对家人和朋友的忠诚,对生活无比的热情,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好运。

据出版方介绍,“驯龙高手”系列丛书目前共10册,包括《驯龙高手1:如何驯服你的龙》《驯龙高手2:海盗王的宝藏》《驯龙高手3:逃离幽森城堡》等。

原著绘本有大量超出电影内容的情节,更完整地呈现了小嗝嗝和无牙仔一起成长,和小伙伴们一起冒险的精彩故事,能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驯龙高手”。这套书不仅适合小朋友,也能让大人从中得到启发。

记者了解,“驯龙高手”系列丛书多次受到欧美各类童书榜推荐,已被翻译成30余种语言热销海内外。作者克蕾西达·考威尔被英国媒体誉为“后哈利·波特时代”的冒险奇幻小说家。她的作品曾荣获英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儿童文学奖——雀巢聪明豆儿童文学奖。

克蕾西达·考威尔相信世界上是有龙存在的,幼年时就利用假期在苏格兰西海岸的一座小岛上搜寻龙的踪迹。主要代表作有《驯龙高手》《小瞌睡虫丛书》《别闹,小基尔罗伊!》等。

采访

译者罗婉妮:普通人读来会有强烈的代入感

日前,记者采访了《驯龙高手》原著绘本的译者罗婉妮。谈及翻译这套书的感受,罗婉妮表示,不是简单地把文字从英文转化成中文,要做的诸多工作包括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故事,顺带把电影的功课补足。

“在这个过程中,我成功地把自己发展成了《驯龙高手》的粉丝,颇有点先结婚再恋爱的感觉。10本书,60多万字。快两年的时间与它几乎天天见,想不爱上它也太难了。”

传递“脑力胜过蛮力”的价值观

童书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趣味性,但是仅有趣味性的童书不会成为经典,也不足以吸引好莱坞制作人的目光。《驯龙高手》这套书除了能让人捧腹大笑之外,也传递着平凡却又深刻的主流价值观——“脑力胜过蛮力”。东西方许多动画片和儿童文学中都深含此蕴义,比如说《疯狂原始人》,比如说《猫和老鼠》,再比如说《名侦探柯南》。巧的是,《驯龙高手》的导演之一克里斯·桑德斯就是《疯狂原始人》和《星际宝贝》的导演。

《驯龙高手》原著系列的“蛮力”来自于其背景设定——维京时代,讲的是著名的北欧海盗维京人的故事。那个年代维京海盗以野蛮凶猛烧杀劫掠著称,热爱远征,斗志昂扬的航海好手们驾船将足迹遍布欧洲,甚至延伸到了北美。不过《驯龙高手》是儿童小说,作者的重点不是去写烧杀掳掠的惨烈,而是用夸张、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把野蛮的傻大个维京人刻画得诙谐可爱。而且,维京人也分为多个族群部落,有些比较温和友善,有些比较暴戾嚣张。

除了千奇百怪的维京人之外,你还可以从小说中发现不少维京元素,比如北欧诸神、“英烈祠”、如尼文等等。所谓“脑力”指的是爱看书爱动脑的男主角小嗝嗝。他长了一副非典型维京人的样子——瘦弱不堪而且不擅长骂人和打架,是最不适合生存在维京时代的那类人。

人类从兽皮裹身茹毛饮血,到西装革履烹煮熟食的文明史,就是征服兽性养成人性的过程。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如果有人喊打喊杀大家一定会觉得这个人病得不轻。相反,在一个“喊打喊杀”是主流行为的社会里,“讲文明”的人就变成了异类——小嗝嗝就是这样一位人人嫌弃的异类。弱不禁风的他放入人堆里分分钟被淹没。由于各原始部落所推崇的是“蛮力至上”,典型的英雄形象都是高大威猛肌肉发达粗犷野蛮,体型瘦小意味着丧失了先天的竞争优势,更意味着被排挤和嘲弄。更糟的是,“阅读”与“思考”不但得不到鼓励,甚至还会遭到严厉禁止。

如果你去读这套书,会发现流传了许久的驯龙方法如同儿戏,简直不可思议,让人捧腹的同时也不得不捏把汗。在这种背景下,熟悉龙的习性、会说龙语的技术宅小嗝嗝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思考得出的理性的驯龙方法被视为不值一提的自作聪明。此类简单又鲜明的对立与冲突在儿童文学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让孩子们去辨别是非优劣。

“这套书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和认同感。开始翻译的时候我把它当做一套童书,看了几本之后就理解为什么在西方这套书会有成年粉丝——虽然载体是儿童小说,可它所传递的很多价值理念已经相当成熟。”

小嗝嗝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孩子,一个身形瘦小脸上有雀斑,一个患有斜视哮喘腿脚也不利索,还有一个过分好动骄傲自大根本就是女汉子。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看小主角们的故事和经历就像在看我们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读者们无论年龄大小都能轻易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代入感会尤其强烈。怯懦、沮丧、自卑,在巨大的群体压力下几乎失去自我。在一个最需要蛮力和粗野的世界里,小嗝嗝却不擅长辱骂和打架。

小主角们看似“弱者”,却又是最有勇气的“强者”,每一次族人或好友遇到危难,他们都勇敢地挺身而出,凭借智慧与爱来解决困难渡过难关。作为体型弱小的孩子们,他们每一次战胜困难赢得挑战都在印证一个道理:蛮力不能拯救世界,只有爱与智慧才是突破难关实现目标的最强大力量。

书的主题虽是历险故事,内里却是亲情、友情与爱情的交融、碰撞和延续。其实,《驯龙高手》说的就是一个普通男孩的成长故事。尽管最后他成长为一位英雄,可最初的他和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孩子一样,怀疑自己、懦弱胆怯、畏首畏尾、会逃避与害怕同辈间的竞争,会掉眼泪恨自己不争气,会恐惧死亡和危险,会渴望父母的理解与关爱。没有比小嗝嗝更普通的孩子了,普通对他来说已经算是褒扬。究竟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是如何挣脱否定自我的牢笼最后成长为一名英雄的,大家可以到书中去一探究竟。

原著与电影的交集很多

书被改编成电影在所难免。作者克蕾西达·考威尔本人在采访中也曾被问到过对电影有什么看法,她表态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之所以有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电影编剧大刀阔斧地对原著进行了改造。

客观说来,电影沿用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角色和时代背景来讲述了一个与小说情节不太一样的人与龙的故事。在电影制作的最初阶段,导演本来想完全遵循原书的情节和脉络,但是发现完全按照文字转换成画面后会显低龄化,于是便以原著为基础,做出了为镜头语言服务的大幅度改编。本来电影语言就跟文字语言是两个体系,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呈现所有噱头和精彩的冲突必然需要做出改编。如果大家能够把读这套书和看同名电影当作两次不同的体验那就最好了。

尽管内容有所差别,电影和小说的相互促进作用是很明显的。虽然没有数据支持,但是电影作为更大众的媒体理应对原著书籍所起的销售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虽说电影根据原著改编而来,但是影响力强大的电影会作为核心滋生出大量的周边和衍生品,包括TV剧集、实景“Live秀”、游戏、玩具、相关书籍、DVD等等,这些产品会反过来对电影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已经看原著,也对第二部电影情节有所了解的《驯龙高手》粉丝,我可以确定地说原著后几本书与电影的交集很多。也许是作者从电影中获得了新的灵感,也许是电影制作团队发觉小说中有越来越多情节适合用电影画面来诠释。” 罗婉妮说。

男孩子,偶尔热血一次又有什么不好呢?

书评

彭懿

龙,可能算是童书里面最古老的一类幻想生物了。它们生生不息,既有像J.R.R.托尔金的《霍比特人》里那样盘踞山洞、守着大堆金银财宝呼呼睡大觉的恶龙,也有像汤尼·迪特利齐的《肯尼和大怪龙》里那样吟诗看书、热爱和平的好龙,还有像C.S.刘易斯的《黎明踏浪号》里小男孩变成的懂人话的巨龙……再有就是像英国女作家克蕾西达·考威尔这本《驯龙高手》里的龙了。

别人的书里只有一头龙,她这本书里仅仅是在一个洞穴里就有三千头饥饿的龙。还算好,它们正好是在冬眠。其中名叫凶猛夜魇的龙,极其凶野,“是惊人的飞侠、杰出的猎手和可怕的战士”。名叫哥伦寇的龙,长相丑陋,“是龙界的恶棍,适合打仗”。够可怕的吧?可它们与睡在海底的大海龙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大海龙更像是一座山,当年它“吞吃了整整一支罗马军队——从指挥官到普通士兵,还有马匹、车辆、盾牌、长矛。”因为吃得太多,它睡了一个世纪又个世纪,可就在上个礼拜,它进入了浅睡期。紧接着,它就要被一阵风暴刮到海滩上来了。它有多恐怖呢,提前告诉你吧,它一声龙吼,“立刻有四百只海鸥掉下来——是被吓死了”。它轻轻发出个飞吻,“五十条船同时着起了大火”。而且又有谁会想到,这样的巨龙居然还有两头,一头叫“绿撒旦”,一头叫“紫罗刹”。你说,这是不是太让人闻风丧胆了?

这本书的英文原书名是《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如果直译过来,应该是《如何驯服你的龙》——这样的书名好,抓人眼球。你会心头一惊,我,我可能拥有一头龙吗?它让你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参与感。

这是一本很难遇到的奇书,不但故事荒诞,连它的叙述方式也十分荒诞,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小小”地颠覆了一下我们的传统阅读习惯。故事讲着讲着,会突然插进来一页有关龙的百科小常识,如“普通花园龙和低级棕龙”的介绍及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十分好玩,里面罗列了多项指标和分数),有时甚至还会插进来整个一本书,比如《如何训练你的龙》。幸亏这本书只有六页,扣除封面、封底、环衬和作者介绍,正文只剩下了一页,就是一句话:“对它大吼!”十分搞笑,绝对的无厘头。差点儿忘记说了,这本书最最荒诞的地方,还是它的插图,全部是作者亲笔画的涂鸦,虽然看上去脏兮兮、乱七八糟,变形又夸张,好笑得不行,但百分之百地吻合这个疯狂的故事。

它不是一本安静的书,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吼,他们对人吼,对龙吼。吼,吼,吼,就是你看完全书后唯一回荡在你脑海中的声音。不过,如果你能像书中的北欧海盗那样大吼一声“死亡或者光荣”,绝对会知道什么叫热血沸腾了。

男孩子,偶尔热血一次又有什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