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采访了阿里影业总裁张蔚,阿里影业作为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的出品方之一,张蔚正是该项目的负责人。她揭秘了《绿皮书》投资背后的故事。
记者:大家很想知道,阿里是怎么参与到《绿皮书》项目的?
张蔚:之前我们投资了安培林公司,《绿皮书》出品方参与者传媒也是安培林的投资方之一。参与者传媒经常做一些社会题材的电影,包括《月光男孩》。我们跟安培林合作的主要方面是不断看研发项目,帮它规划在中国的策略,因为不是所有片子都能在中国上院线,我们有一定的额度,我们要选择最适合中国观众的影片。
记者:在投资外国影片时,是如何进行考量的?
张蔚:电影不是简单地靠钱堆起来的,再多的钱不代表可以讲一个好故事,对我们来讲情怀是很重要的。我们选片子时特别注重这个片子的精神内核是什么。中国观众的审美和阅历越来越多元化,从最开始被视觉吸引,慢慢的回归到真正让心灵有共鸣的内容。
记者:你们参与投资的外国影片也不少,怎么来挑选哪部可以在中国发行?
张蔚:我们有一个绿灯委员会。这个片子看完以后,绿灯委员会出奇的一致,没有人说票房预估是多少,没有人跳出来说虽然故事很好但没有很大的卖相,大家都说故事太好了,我们应该做。
记者:除了参与资本投资以外,你们会不会在内容上给外国公司推荐一些中国元素?
张蔚:有,对我们来讲联合出品只是其中的方法,更深一步是希望在内容的研发制作上共同探讨,我们很懂中国观众,我们的合作者很懂中国之外的全球观众,人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在里面,我们希望做出真正所谓的全球化的合拍片出来。但我们不会硬塞进中国元素,它一定是和这个故事非常有机的结合。现在海外的合作伙伴虽然意识到中国市场潜力非常大,但真的让他们为中国市场做一些行动上的改变,还是要不断地去推动。最好的方法是大家一起从一个项目上入手,从工作细节互相理解、互相交流。 本版稿件均由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张铂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