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放卫星”,成了压垮流量明星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日,央视一期调查节目揭开了一些明星假流量和假数据背后的灰色产业链。原来,现在一些明星在社交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上动辄突破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点击量和转发量,大多是人为造假,好看的数据主要是借助可登录多个微博账号的“外挂”软件完成。
流量造假背后,不得不提非理性追星的粉丝,也就是所谓的“饭圈”。依托微博、豆瓣小组、天涯讨论区等平台,各路明星的“饭圈”们为了维护自家“爱豆”,拳打“黑子”,脚踢“路人”,动辄把自己的“爱豆”送上流量顶端。为集中力量支持共同的偶像,由粉丝自发组建或经纪公司安排成立的明星微博数据站应运而生。据曾经在数据站参与过打榜的粉丝透露,个人转发艺人微博只能算日常签到任务,想要快速增量,花钱买数据早已是“饭圈”捧偶像的共通手法。
当然,在流量造假的骗局中,不能把板子都打在“饭圈”身上。造假产业链的逻辑是,任何人只要肯出钱,就能在相关平台上“买赞”“买粉”。而在这场狂欢中,艺人经纪公司的推波助澜,社交媒体平台方监管的缺位,以及演艺市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都难辞其咎。看似夸张的虚假数据,在一环扣一环的“合谋”中应运而生。
影视圈唯流量至上的恶性循环,是伴随着前几年资本大量涌入影视行业而兴起的。好看的流量,意味着资本在短时间迅速聚集,饮鸩止渴的游戏里,人人都揣着明白装糊涂,主动“犯傻”。可悲之处在于,尽管泡沫被戳破是迟早的事情,但所有局内人都心存侥幸,不相信自己会是这场“击鼓传花”游戏的最后一棒。
当下最难的一点,是要重塑大众对数据的信任。从去年开始,电视收视率和视频网站播放量的造假黑幕被相继揭开,唬人的数据已经不能忽悠观众,当然也很快被无情的资本抛弃。
事实上,继视频平台爱奇艺去年关闭前台播放量后,微博平台也于今年2月3日进行了数据显示调整。调整后,微博转发、评论数高于100万时,均显示100万+,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流量数据带来的“囚徒困境”式攀比。
流量,永远是影视圈这个名利场难以回避的话题,它代表的不再是单纯的人气,更是艺人、粉丝、平台、监管机构、产业链条利益环节之间的多方博弈结果。流量明星的口碑要持续,若无优秀影视作品的滋养,只能是无本之木。随着市场越来越趋于理性,流量的虚假繁荣注定难以持久,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忽悠大众的,终难逃被大众抛弃的命运。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