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后,都是求职的高峰期,各种招聘会接踵而至。同时网上的招聘信息也种类繁多,非常诱人。然而,网上的信息总是“看上去很美”,诱人薪酬待遇后面可能隐藏的是一个个陷阱。
最近,沈阳网警巡查执法总结了7大招工骗局。
“高薪招聘工作”骗取“培训贷”
小王(化名)大专毕业,四处求职但没有合适的工作。正在烦恼时,小王在网上发现一条求职信息。该信息称,经过3个月的实习期后就可以被推荐到大公司就业,就业率为100%。
看似十分诱人,但招聘信息还提到实习期需要进行专业培训,需要应聘者承担培训费用,要几万块钱。
小王刚毕业,没钱交几万元的培训费。这时招聘人员推荐了一款可以分期贷款的APP,小王通过这个APP分期贷款支付了三个月的培训费用。
三个月实习期后,小王觉得自己还不错,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没想到该企业却用“专业水平不过关”“面试未通过”等理由拒绝了小王。
小王不仅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大公司工作,还背上几万块的贷款。
网警提示:小王遇到的是典型的“培训贷”诈骗。对方以百分之百介绍工作的名义来收取高额的培训费,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果企业要求员工在上岗前提交保证金或者培训费用,员工应该予以坚决拒绝,因为这些要求都是违法的。
兼职抄写员 “字太差”白忙活
小李(化名)刚贷款买了房子,经济压力增大,小李想做一份兼职。网上一个“抄写员”的兼职工作引起小李注意。
这份工作对专业没有要求,只要会写字就行,而且只要在家就能工作,给出的报酬也很诱人。
小李很心动,领到了将某份资料抄写50份的任务,大概抄了半个月,小李终于完成了。
然而,当小李把抄写完的稿件送到公司时,却说抄写太潦草,不合格,一分钱工资都没拿到。
网警提示:虚假兼职,一般都不用求职者到办公地点,只需要在家完成,到时计件算钱。用人单位通过不停地“炒”试工者的“鱿鱼”,达到免费或廉价使用劳动者的目的。
加入“假证公司”成了犯罪分子
小郑(化名)入职一家公司当话务员,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客户推销办证,像律师证、注册会计证等,但是证件都是假的。
小郑就是负责接听电话介绍业务,并没有直接参与证件造假。但是公司被公安部门查处,小郑也被认定为存在犯罪行为。
网警提示:有些公司表面上往往还挺“高大上”的,有营业执照、有网站、高调宣传,看似很正规,求职者没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是犯法的,即使自己并没有直接参与到犯罪行为当中,但也有可能会被追究责任。
联手空壳公司盯上“入职体检费”
“我公司是一家覆盖图书、建材、电器等领域的大型集团公司。”这条招聘信息,吸引了小齐(化名)的注意,与众多求职者一起上门求职。一番“复杂”的筛选后,小齐通过了面试,入职前要求做入职体检,但体检报告却不合格。
小齐发现,大多数人面试都能通过,但入职体检都有多多少少的问题,几乎没有人通过入职体检。小齐想起体检的时候,工作人员不断让他们来回上下楼,目的是加快体检者的心跳等指标,由此使他们的心率和血压达不到该公司设立的标准。
小齐向公安机关举报。经警方查处,发现这是两个空壳公司负责招聘,在收取体检费后,将应聘者骗至医院体检,但最终又以体检不合格为由拒不安排工作。
网警提示:一些中介机构和空壳公司串通起来,或者同一伙人既办中介机构,又注册了空壳公司,先骗取求职者的职介费,然后介绍到皮包公司,收取保证金、服装费、体检费等。
朋友圈发招聘骗个人信息
小陆(化名)的“朋友圈”出现了这样一条信息:“某某会展中心招志愿者,100元一天,包餐!3月份到4月份的周六周日均可兼职,2天一发工资,男女不限,不收费用。请报名人员将姓名和QQ号整理好后统一发到我的邮箱,2月28日截止,请尽快报名哦!!还剩最后100个名额!先到先得。”
小陆立刻提交了自己的信息,却迟迟没有收到录用回复。几天之后,小陆竟然等到了各种各样的贷款、购物等垃圾短信和电话骚扰。
网警提示:很多不法分子就是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目的是骗取他们的私人信息,例如手机号、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等,从而侵害求职者利益。求职需谨慎,小心拿高薪!
扣押求职者证件卡要“违约金”
翁女士去年5月份面试了一家公司。入职的时候,公司以“办理入职手续和社保”为由,扣押了她的一些证件材料的原件,其中包括翁女士本人的“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证”“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以及“中级工程师证”和“毕业证”等等。
但是入职不到一星期,翁女士便通过同事了解到,这家公司的效益很差,经常拖欠工资,于是就不打算继续工作下去,要求把自己的证件要回来,但该公司却一直不肯归还,除非翁女士能提交5000元“违约金”。
网警提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应聘者切记,用人单位最多也就提交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各种证件的原件无需提交。
轻信朋友被骗入传销组织
邹先生发朋友圈说自己辞了工作没事做,一个不是很熟的朋友在微信上找他说:“既然你没工作,那过来湖南玩啊,你只要自己出车费,过来以后我包吃包住。”
于是邹先生从广州出发到湖南。刚到湖南的前几天,朋友一直带他到处玩,过了几天,朋友就开始跟他说:“我们这里有个大工程,国家资助的,只要做好就可以拿到很多钱,你也来加入吧。”
朋友把话说得特别动人,跟邹先生保证只要投资一点点钱,三年后就会赚上千万。然后,朋友拉着邹先生去参加培训。培训那几天,心理老师每天都讲,这个大工程有多么好,也提出很多吸引人的条件。幸好邹先生足够机警,没有上当,察觉出来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传销组织,赶快收拾行李返回家中并报警处理。
网警提示:在高回扣的引诱下,以销售代表的名义收取一定的“入会费”进入组织,再以宣传、骗取其他人“入会”、购买某些产品而赚取提成。求职者千万要学会分辨是非,远离这些“洗脑”组织,要知道,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轻轻松松就能赚钱是不可能的事情。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吕洋
相关
链接
本想刷单挣钱 却被骗近8000元
“刷一单挣百分之五的佣金,在家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轻松挣钱,这活挺好。”北票的小柳(化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后,暗暗高兴。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是一个网络诈骗陷阱,他为此付出了近8000元的代价。
2019年1月,家住北票市南山管理区的小柳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条靠“刷单”挣钱的广告,他随后添加了对方微信,对方介绍,通过“刷单”每单可以挣百分之五的佣金,小柳认为还不错。
对方介绍,小柳通过网络在某平台购买商品,真实付款,然后卖家会提供一个快递单号,虚拟将货物发送,小柳收到快递单后确认“已收货”,卖家会将钱款如数返还给小柳,此外小柳还会得到“刷单平台”支付的这笔货款百分之五的佣金。
开始,小柳通过对方发来的链接试探性地花几百元刷单,不久对方果真将本金和佣金给他打回来,渐渐地小柳放松戒备, “1000元可以挣50元,1万元就可以挣500元,”出于对佣金的渴望,小柳加大了投入。
随着他投入的增加,对方也提高了要求,必须每日完成一定数额,否则不返还佣金,小柳一笔笔投入,最终把他手头的7924元钱全部投进去后,对方突然不返还本金和佣金,小柳发觉被骗后报警。
警方介绍,刷单赚钱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QQ、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布网络兼职信息,以刷单返利返本为幌子吸引受害人,开始诈骗嫌疑人兑现返利返本使受害人放松警惕性,之后嫌疑人给受害人分配大金额的刷单任务,在受害人支付较大金额后,以各种理由拒绝返本返利。
警方提醒,切勿轻信“刷单”“刷信誉”等一类信息,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迷惑,发现被骗后,要在第一时间报警,并及时提供对方的电话号码、QQ、微信等信息,为破案提供线索。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崔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