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给教辅读物挑错 青青园中葵指“向日葵”?

辽沈晚报 2018年12月20日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句古诗你知道吗?如果你不记得了,那么一定记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都出自《汉乐府·长歌行》。有网友认为,教辅读物把“葵”解释为向日葵是错误的,理由是向日葵传入中国是在明代,而这首诗是汉代的。

青青园中葵的“葵”究竟是什么植物?咱们磕的葵花籽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青青园中葵释为“向日葵”?

网友@制锁行业中心赵宏武发微博说: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中出现了注释错误,把《汉乐府·长歌行》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葵”解释为为“向日葵”。但据百度,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十五世纪才从俄罗斯等地传入中国的,而《长歌行》这首诗是汉代的,这两者大约差了1500年。“这样的教辅读物,真的把孩子都带歪了”。

网友认为“青青园中葵”的“葵”不是向日葵,那么“葵”到底是什么植物呢?

朝阳市昌隆中学语文老师贾老师介绍,“这首诗是初中二年级学的,小学只学一部分内容,到初二才学全篇内容。至于‘葵’的意思,给小学生讲解时可以不用太细,让他们知道‘葵’是一种蔬菜就行了。”

向日葵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教辅读物把“青青园中葵”的“葵”解释为向日葵,《汉乐府·长歌行》是汉代的一首诗,在汉代中国有向日葵这种作物了吗?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嗑上的葵花籽呢?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万欣是自然科技史硕士,万欣在查阅资料后表示,“暂时没有查到有关向日葵的考古发掘资料,可能向日葵传入中国的历史真的很短,所以没有出现在古代的遗存中。”

目前可以查到的、较早记载向日葵传入中国的文献为明代万历年间姚旅所著《露书》,“万历丙午年(1606年),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其树直耸无枝,一如蜀锦开花,一树一朵或旁有一两小朵。其大如盘,朝暮向日,结子在花面,一如蜂窝”。其所述正是我们如今所见向日葵的模样。中国科学院编辑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则称“向日葵原产北美”。

万欣认为,有关向日葵何时传入中国的确凿证据,在结合文献记载的同时,还需要在考古发掘中得到实际验证。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该出版社工作人员称,“这书是责任编辑负责的,会把读者反映的情况和责任编辑沟通”。

东北为何把向日葵籽叫“毛嗑”?

东北人为什么把向日葵籽叫作“毛嗑”呢?和向日葵传入地有没有关系?

研究民俗方言的辛琦认为,“东北有些地方把向日葵也叫转莲或转日莲,东北人把向日葵籽叫‘毛嗑’,应该是东北本地的方言。”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鲍明教授认为:向日葵盘上面有一层绒毛,也被叫作“毛葵”,满语很多词的词尾被读成四声,“毛葵”就被读成了“毛嗑”;“毛嗑”的“毛”也可理解为满语mahala(帽子),就是形状像帽子一样的葵。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