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刘女士昨日一脸愁容地找到心理咨询师裴瑾莹,她是来请教如何调整期末考试焦虑的。不过她咨询的不是孩子焦虑,而是她自己焦虑。心理咨询师裴瑾莹介绍,刘女士可不是个案,期末临近,最近像刘女士这样预约咨询的家长几乎每天都有,还有夫妻二人一起来咨询的。
微信群发成绩单
家长看了胃痛
刘女士的孩子读小学4年级,今年期末将面临全市通考,因此老师抓得非常紧,孩子每天都要在学校考上三四张卷纸。刘女士每天都会通过班级的微信群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群里一发成绩我就紧张,一看孩子考得不好我就感觉胃一紧,然后就开始胃疼。接下来一整天我都打不起精神来,心想,孩子怎么回事?是哪不会呢?连上班都没心思了。”
除了无法正常上班,刘女士还出现了失眠等焦虑症状,她甚至开始不敢给孩子辅导功课,因为她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跟孩子大吼大叫。心理咨询师裴瑾莹为刘女士进行了心理评估后认为,刘女士已经处于焦虑状态,并且还出现了一些躯体不适。
中国式“教育焦虑”
成为新的心理问题
裴瑾莹介绍,还有一对夫妇近期前来求助。孩子上高一,最近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可孩子却因压力等多方面原因拒绝去上学。夫妻二人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母亲天天说教,父亲动手打了孩子,可孩子依旧拒绝上学。夫妻二人束手无策,焦急万分,母亲夜不能寐,父亲心脏感到不适,于是想到向心理专家求助。
“其实来咨询的这些家长还是有一定的自我调整意识的,而更多处于焦虑状态的家长并没有来求助心理专家。其实,约有七成的家长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情况。他们有的心力憔悴,有的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有的还出现了一些躯体上的不适,这种新的中国式‘教育焦虑’已经成为新的心理问题,值得我们全社会关注。”裴瑾莹说。
心理专家:让自己
成为孩子成长的伯乐
裴瑾莹分析说,导致这些家长出现“教育焦虑”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担心孩子成绩不理想,对孩子期待过高,而在它的背后有着一些深层次的根源。
1.社会原因:社会飞速发展,智能时代到来,生存压力逐年增加,导致家长更加恐慌未来就业问题,期待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从而拥有高薪、发展前景好的工作。
2.个性特质原因:有的家长心大,凡事顺其自然,不容易焦虑。有的人则遇到很小的事都容易焦虑,有的人在工作上受了挫折进而联想到孩子的未来也会更加焦虑。
3.关系的原因:有些家庭夫妻关系出现了问题,彼此不能从关系中感受到爱,感受到支持,幸福感不强,期待从孩子教育身上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价值感。所以对孩子的期待值不断升高。
裴瑾莹建议,家长们应对焦虑,首先要调整关注视角,了解并探索孩子的天赋,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家长要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的伯乐;二是要认识到焦虑的传染性,学会觉察及时刹车。受到焦虑家长的影响,孩子通常会出现做恶梦、说话紧张,手心出汗,看不进书,考试大脑一片空白的现象,甚至胃疼、头疼、闹肚子等躯体表现;要从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入手,重耕耘、重过程、重孩子的学习目标的建立,帮助孩子总结经验,从每次考试成绩中看到孩子的努力,指出发展方向。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