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专心做好“杀猪卖肉”一件事

辽沈晚报 2018年12月16日

从资不抵债的小肉联厂,到全球规模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改革开放40年,双汇集团的发展记录着中国肉类行业的改革步伐。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飞跃,如今已成为民族品牌、世界名牌的双汇,仍然坚持着做好“杀猪卖肉”这一件事。“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双汇的今天,双汇的目标永远是让中国人吃上放心肉。”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说。

双汇的品牌是在开放发展中打响的。1989年,已经走向世界的漯河肉联厂创立双汇品牌,1994年组建了双汇集团,1998年进行股份制改造。2013年,双汇更是在开放发展中迈出了惊人一步,收购了全球最大的猪肉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当时有人说这是‘蛇吞象’,但事实证明这次收购是成功的。”万隆说。通过这次收购,双汇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拥有了全球最大的猪肉市场和竞争力,还充分发挥中美欧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

双汇在发展中还积极引进外资、吸引内资、上市融资,曾有16家外商在双汇投资。持续的开放发展激发了企业活力,目前双汇拥有了2家上市公司,2014年双汇国际更名为万洲国际在香港整体上市,2016年进入世界500强。

万隆说,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双汇发展起步,90年代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又推动了双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出去参与竞争,让双汇有机会走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肉类加工行业是民生产业,是刚性需求,关系着百姓生活,但当前肉类行业的发展与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期待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吃上放心肉,吃得安心、吃得健康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万隆说。

90年代起,双汇就率先引进了冷鲜肉生产线,把“冷链生产、冷链销售、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的冷鲜肉模式引入国内,不仅防止猪肉的变味、变质影响食品安全,而且做到每头生猪都检验,确保产品达到合格标准,仅在这一项上,双汇每年就需要支付上千万的检验和无害化处理费用。为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双汇还引进、吸收、消化世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肉类工业,先后从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引进5000多台先进设备,把世界前沿的腌制技术、乳化技术、冷分割技术、保鲜技术应用到了中国肉类工业。

吃得安全,也要吃得美味。2015年,双汇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的产品、技术、品牌引进中国,高标准建设郑州双汇美式工厂和上海双汇西式工厂,中国的消费者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纯正的火腿、香肠、培根。

“经过30多年的历练,双汇在全世界打造了中国肉类的名牌,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擦亮民族品牌,让每一个中国人吃得安全、吃得美味、吃得幸福。”万隆说。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