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锅黏豆包

辽沈晚报 2018年11月27日

□王忠范

入冬不久,省城的作家朋友老范来这里采风,我陪他到长安乡我熟悉的村庄去看看。访了几户农家,吃了猪肉酸菜炖粉条睡了土炕,又拍了好多照片,老范特别高兴。听说这里每月农历逢六有大集,他就想到集市上买点木耳带回省城,我说到日子我陪你逛逛乡间大集。

这天农历九月初六,正是集日。我和老范走进热热闹闹的大集。慢悠悠地走来走去,看看问问,挺开心的。一个头戴老式棉绒帽,两只帽耳朵直搧动的人吸引我们走过去。这人手拿一只铁皮做的水舀子,说话高门大嗓,脸上的笑容真真切切。他卖苞米馇子、玉米面、大米、小米、饭豆等五谷杂粮,谁买他就拿水舀子往袋子里舀灌。旁边有半筐木耳,成色跟别处的木耳一个样,可每斤却比别处少二十元。老范问为啥呀?那人告诉我们,他的媳妇晾晒鲜木耳时,往里拌了一些白糖,增加份量糊弄人太不应该,因此降价出卖。老范见这人耿直实在,就掏钱买了二斤。我们走出不远,那人就把我们喊了回来,拿出个小纸壳盒把二斤木耳包装起来,说你们是远客路上别把木耳压碎了。这时我问:“能做黏豆包吗?”他一拍巴掌:“你问对人了。”他说等淘好了新下来的黄米碾成面后,我就开始蒸黏豆包了。我说我要纯黄米面的馅里不放糖的。他问要多少?我说两锅一百个吧。他跟我握手,相约下个月初六集日来取黏豆包。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咧嘴一笑:“大哥,你叫我大水舀子吧,集市的人都知道我的这个绰号。”

整整一个月后,农历十月初六,又是长安的乡间集日。姑爷广志和我驱车三十公里,一路风寒地来到集市时,正是傍晌。集市上我们走了两个来回,也没找到大水舀子,以为他把两锅黏豆包的事给忘了,便去小店吃午饭。吃过饭,身子暖了,姑爷说再去找找看。下午,集市上商贩的摊床稀稀啦啦的,赶集的人也少多了,有些冷清。前面,一个系棉头巾的女人手里挥动水舀子,大声喊道:“黏豆包,黏豆包,两锅黏豆包!”我拉着姑爷走过去,还没等我开口,那女人便笑眯眯地问:“大哥,你是找大水舀子吧?”我说对呀。她说她在这里等大半天了。她一边搬来两锅包装好的黏豆包,一边告诉我们:大水舀子突然患了重感冒,就让我在集市上挥动水舀子喊叫两锅黏豆包跟你相见,就是天黑了也要一直等你。脸冻得发红的女人对我说:“俺那当家的热心肠,啥时候都说到做到,从不耍心眼玩鬼点子。”如此善良而诚信的农民,怎能不让人敬佩呢。我问大水舀子叫什么名字?她答道:“刘洪海。”我们开车走了,只见乡村的晚霞此刻显得那么火红、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