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喜在给小叔子擦脸。 本人供图
都说“老嫂比母”,张春喜就是这样一位嫂子。自打嫁到于家,30多年来一直照顾着患有精神二级残疾的小叔子,退休后本来可以到市内住楼房,可为了小叔子,她留在乡镇住了几十年的平房。丈夫于清阳说:“能娶到张春喜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说起张春喜的故事,要回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候她才20多岁,经人介绍认识了于清阳。当时于清阳家里很穷,还有个智障弟弟,很多姑娘听说家里的情况后都回绝了亲事。
张春喜没有嫌弃于家,婚后她搬到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祁家堡社区,和公婆、小叔子一起生活。丈夫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外出,她就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不但要上班,还要照顾老人和小叔子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
老人还好说,到点吃饭、按时穿衣。小叔子就不行了,虽然智力残疾、从不与人沟通,但在家呆不住,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起来到大街上溜达,经常从祁家堡走到草河口再走回来,天黑才回家。因为没有个准点,张春喜要起早做饭,让小叔子出门前能吃上一口。晚上,家人都吃完了,还要给小叔子留好饭菜。走一天回来,有时小叔子衣服裤子都脏兮兮的,张春喜都及时给他换上干净衣服。
小叔子中午不回家,张春喜怕他在外边挨饿,就和附近的超市都打好招呼,如果中午在街上看见他就麻烦送去面包和水,然后她来给结账。
有时小叔子在街上捡烂水果吃,回家就拉肚子,有时来不及去厕所,大便就弄到被褥和裤子上,张春喜不嫌脏臭,帮他换洗衣物、床单。
前两年,张春喜退休了,在城里安家的儿女想把她接去住楼房享享福,可小叔子怎么办呢?张春喜和丈夫选择了留守在老房子。
不仅如此,退了休有时间,张春喜把老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小叔子的房间更是收拾得清清爽爽、没有一点异味。
为了方便小叔子生活,2017年,张春喜两口子又花了3万多元把房子重新装修,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室内装了冲水厕所。
有人说,家里有病人,收拾得再好他也不知道保持。可张春喜却说:“小叔子得了这种病,这一辈子什么也享受不着,我能做到的就是给他创造个好的居住环境,让他享受家的温暖”。
30多年过去,张春喜的行为不仅赢得了邻居的尊重,也给儿子做了榜样。每次儿子休假回家,都要给叔叔买好吃的,给叔叔洗身擦脸,帮妈妈分担。他说:“母亲为这个家庭、为照顾叔叔所付出的一切,我们全家都记在心里,母亲是我最佩服的人”。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