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口碑引争议

电影续集为何难拍好?

辽沈晚报 2018年11月20日

截至记者发稿时,正在热映的《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票房已经突破2.7亿元,网络口碑评分7.2分。顶住了系列前作《神奇动物在哪里》的高口碑压力,这部续集在视觉、表演方面依然炸裂,却在故事上遭遇争议。不少观众认为,这一集铺陈过于复杂,人物角色过多,无意间提高了观影门槛,让普通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续集电影虽然常见,但夹带着前作的光环,观众对续集电影的期待越高,要求就越严,也因此,不少续集的口碑、票房不如前者已是不争的事实。

“神奇动物”和两大男神吸睛

作为《神奇动物》系列的一大看点,最令观众期待的莫过于这一集又有什么令人大开眼界的动物出现。从影片看,前作中的“开锁达人”护树罗锅皮克、“招财团宠”的嗅嗅再次萌翻众人,新加入的动物角色也分外吸睛:表情丰富擅长“变脸”的卜鸟,法国魔法部的忠诚守卫玛达戈猫,集蛟龙、骏马、水草元素于一身的马形水怪等新动物逐一亮相,让人目不暇接。令中国观众瞩目的是,出自《山海经》的动物“驺吾”霸气亮相。驺吾体大如象,长着老虎的身体、锋利的脚爪、四颗弯曲外露的獠牙、伸开时闪闪发光的鬃毛以及形状似荷叶边,然而如此威猛的形象却在耐特摇起魔法铃时被吓傻,突然停住露出獠牙的呆萌模样让观影现场笑声四起。

除了轮番登场的“神奇动物”外,与《哈利·波特》系列相关的各类元素也成功勾起粉丝们的浓浓情怀,伏地魔、厄里斯魔镜、死亡圣器等诸多角色与魔法物件接连出镜。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我们得知垂垂老矣、在英国魔法界举足轻重的邓布利多一件重要功绩便是在年轻时打败了初代黑魔王格林德沃。而《神奇动物》系列中,两人的纠葛才刚刚开始被讲述。横跨《哈利·波特》《神奇动物》两大系列的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在裘德·洛与约翰尼·德普两位男神演技的加持下,为角色增添了不少魅力。

观影门槛高?非“哈迷”看不懂?

尽管画面令人称赞,然而,这一集在故事方面却存在一定争议。

2016年,罗琳编剧的《神奇动物在哪里》成为《哈利·波特》系列第九部电影。电影把目光转向哈利诞生前的魔法世界,揭开20世纪20年代的巫师抵抗初代黑魔王格林德沃的序幕,这一集则聚焦格林德沃的崛起过程。

格林德沃首次以真人形象出现是在《哈利·波特》系列第7集,然而,观众对这个不起眼的角色并不熟悉。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与上一部电影以及《哈利·波特》系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过多的人物、极为复杂的故事线,让不少观众看得一头雾水:“JK的野心太大,不停在挖坑,任务很多,很多角色都是寥寥几笔带过,但没有深挖。故事线很多但铺陈不足,导致整体很杂乱。”“不是哈利·波特迷的我表示看得一脸懵。”

不少观众质疑,影片对于普通观众的观影门槛过高,而正是这一点,对影片的可看度有所折损。

对此,有网友建议,观众在观影前最好先重温一下第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和《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两集,捋顺了之前的角色和人物关系:“因为这部电影信息量真的很大。”

续集若想得高分 全面升级是保证

延伸

阅读

表面上看,续集电影有着前作的支撑,更容易为观众接受,实际上,前作的成功是商业优势,但同样也给创作者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好的续集电影,最好是相较前作有全方位的升级,尤其在故事方面。

续集电影对故事的要求难度最大,既要保持原作精髓,又要有所创新;既要与前作有着起承转合的关系,又要提供新的信息量;既要讨好老影迷又要照顾新观众;既要解决上一集留下的困惑又要为下一集埋下新伏笔;因此,系列电影的打造,切勿等到第一部成功了,才生搬硬套地“凑”出一部续作来,而是应该在剧本阶段就有意做成IP的想法和具体策划,一部一部按照节奏来,将故事循序渐进告诉观众,慢慢将品牌培养起来。

以今年春节档的《唐人街探案2》为例,早在第一部时,陈思诚就透露打造三部曲的想法,而在第一部里,也可以明显看出作者有延续故事的想法,到了第二部再进一步扩大影片更为宏大的世界观,完善人物关系,让全片完成度更高,票房自然也就从第一部的8亿元,猛增到第二部的33亿元。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首波观众口碑未能达到预期,原因并非影片质量不佳,而是作者节奏把握有点操之过急,导致在缺乏小说基础且篇章宏大、人物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大众产生理解困难,从而提高观影门槛。事实上,影片视觉效果不俗,奇幻元素满分,故事也不乏喜剧效果,但这些优势不足以让影片的口碑爆棚,因为观众连最基本的故事和角色都没完全弄懂,娱乐效果和可看性则势必打了折扣。J·K·罗琳打造出一个更丰富更庞大的魔法世界是影迷的幸福,但还是必须考虑到,电影大多数的观众并非影迷,这种设计某种程度是将大多数的普通观众主观隔阂。

续集电影是首先满足粉丝、影迷还是可能连前作都没看过的普通观众?依笔者看来,还是应该将占大多数的普通观众放在首位,在创作时放平心态,多以普通观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对于国产电影也有借鉴意义。曾几何时,国产续集电影之所以普遍反映不佳,就是因为多数没有将观众放在首位,而是一味将所谓的卖点做重复堆叠,最终变成“四不像”。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