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2023年沈阳正式进入“空铁联运”新时代 开复工项目、总投资额创历史新高 2024年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推进120个重点项目和重大合作事项 2024年01月18日 

地铁2号线南延线、4号线开通运营,沈阳正式进入“空铁联运”新时代;全市开复工重点项目3695个,总投资2.9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举办促消费活动1000余场,3.2亿元消费券和汽车消费补贴拉动消费上百亿元,带动就业5.7万人。今年,沈阳市将抓好3方面48项重点工作,全力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攻坚突破。

1月17日,沈阳市召开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12+1”赛道2023年工作亮点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沈阳正式进入

“空铁联运”新时代

市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王志强介绍,2023年沈阳市城市核心功能显著增强。“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全面加快。一是地铁2号线南延线、4号线开通运营,沈阳正式进入“空铁联运”新时代;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2.1万家;旅游热度不断提升,开展四季游主题文旅活动,接待游客1.4亿人次,旅游收入实现倍增。

高质量项目群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开复工重点项目3695个,谋划项目3019个,总投资2.9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一批超百亿元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央地合作项目持续深化,签约推进央地合作项目66个,总投资近4000亿元,其中3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消费活力全面释放。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措施,举办促消费活动1000余场,3.2亿元消费券和汽车消费补贴拉动消费上百亿元,引进各类品牌首店177个。打造兼具“国际范”“烟火气”的夜经济街区45个,带动就业5.7万人。

持续打造

“一枢纽、四中心”

2024年,沈阳市将推动“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显著增强。推进实施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国家物流枢纽提质、国家信息枢纽建设等3项重大工程,加快沈阳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等21个重点枢纽项目建设,推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打造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城市,实现综合枢纽能力快速提升。

推进实施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培育、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军民产业统筹发展等5项重大工程,加快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中能建氢能示范产业园区等20个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

构建“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格局,推进实施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力量、“卡脖子”技术攻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等4项重大工程,加快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推进实施金融要素资源聚集、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金融业态创新发展、金融生态优化等4项重大工程,加快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基金试点、科技金融广场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金融集聚度显著提高,金融业务规模保持东北第一,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

推进实施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主体培育、文化事业繁荣等4项重大工程,加快沈阳方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东北一流、全国知名的创意设计之都、优秀文化传播高地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城市文化品质全面提升。

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围绕“五大安全”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5+1”领域,今年将重点实施高端产业培育、科技引领创新、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等20项重大工程,谋划推进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3万亿元,开复工重点项目3000个以上。通过强化土地、用能、资金、数据等资源保障,推动优质要素加快向项目集聚,保障4月底前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力争新建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深化央地项目合作,全市组织走出去开展招商活动不少于500场次,力争全年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100个。

深入激发消费潜能

今年沈阳市将推动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8%。

推动中街、太原街等9个城市核心商圈及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提升,培育建设150个以上夜经济场景。再启动5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支持消费下乡,推动85%以上的建制村设置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促进大宗商品消费,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20项,全力打造东北亚国际化会展中心城市。

激发首店首发首演活力,招引品牌首店不少于100家。做好“双运之城”大文章,开工建设冬运会“两馆两中心”,办好滑雪公开赛、沈阳马拉松等品牌赛事,促进体育消费潜力释放。打造“沈水之阳,我心向往”品牌,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0亿元。

都市圈推进120个

重点项目和

重大合作事项

市发展和改革委总工程师岳宇介绍,今年,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将加快推进120项重点项目和重大合作事项,全力在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攻坚突破。

一是实施规划共绘统领工程。

全面实施“1+1+N”规划体系,贯彻落实都市圈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建立共同实施、定期评估的规划管理体系,都市圈发展能级实现新跨越,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力争突破1.45万亿元,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二是实施交通共联畅通工程。

以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战略枢纽为抓手,构建互联互通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都市圈协调联动、高效一体的交通体系,沈阳与都市圈各市间基本实现“1小时便捷通勤圈”。推进都市圈环线等24个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建设5G基站7.2万个。

三是实施产业共链协作工程。

推进全产业链深度协作,建设沈阳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共同绘制都市圈产业地图,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形成战略协同、错位发展、深度融合、共上台阶的制造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国家重要战略备份基地。都市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东北地区比重达到25%以上。

四是实施平台共享拓展工程。

着力打造都市圈高能级、现代化平台体系。加快推进都市圈内科技、金融、人才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医疗、教育、养老等生活性服务平台,国家级试验示范区、展会、通道等开放平台共建共享,促进都市圈内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均等可及、便捷共享,推进都市圈35个平台项目及合作事项。

五是实施生态共保提升工程。

以推动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源头防治等为重点,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联防联控联治机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一体化发展中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提升。都市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降低3%以上,都市圈各地区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以上。

六是实施文旅共建融合工程。

叫响“英雄城市”名片,深化都市圈文旅产业联盟合作,提升都市圈旅游品牌形象,联合推出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旅游线路100条、网红打卡好去处300个,共同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七是实施社会共治联动工程。

完善跨行政区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提升都市圈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都市圈协同立法,完善政协联动调研机制,加快信用一体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实现都市圈跨域通办事项200项。

辽沈晚报记者 王琳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