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

天才历史学者李硕透露自己即将离世 他写的《翦商》你读过吗? 2023年03月23日 

□潘卓盈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李硕”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

但3月15日,微信朋友圈被他和他的史学书《翦商》刷爆了。

记者获悉,曾著有《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等的青年作家、历史学者李硕身患重病,他在朋友圈写道:“朋友们或陌生人……我即将告别这个世界了。目前有大学旧友们帮我料理生前身后事,一切完满具足,无劳挂念。”

“翦”就是消灭的意思,“翦商”从字面理解,就是考据周人如何灭商。不过看完全书你会发现,周灭商只占全书的一半内容。作者将其笔触放大到了这一大事件之前的一千多年,从新石器时代末期说起,这就有点《万历十五年》的味道了。

李硕通过对各种出土墓葬、甲骨文的研究,分析《易经》《诗经》《尚书》的记载,复原了商朝用活人祭祀的历史,提出了很多大胆的假设,重新构建了夏、商、周的历史。其中关于商人政治生活,特别是人祭宗教的梳理,非常吸引人,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其实,这本书去年甫一出炉,就大火,连续数周包揽豆瓣图书非虚构历史人文热门榜榜首,获评豆瓣2022年度历史·文化图书、广西师大出版社2022年度十大好书等奖项。

因书中针对性地讨论一个核心问题——人祭,引发国内社科界高度关注。李硕关于商周之变的长文,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在网上争相转发了,2022年终于变成了这本《翦商》。

知名学者许宏评价《翦商》一书时表示:这书读起来就放不下,我要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觉和心情了。

他用几页的篇幅,相当克制但又极其清晰地描述出了悠长而发展缓慢的新石器时代唯一明显的变化——人群“共同体”规模的扩大。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百人级的村落;距今6000—5000年间的仰韶文化中期,千人级的“部落”;距今5000—4000年间的仰韶文化末期与龙山文化期,万人级的早期国家(古国)出现。你看,就这么干净利落,就这么云淡风轻,那么一大堆乱麻般的史前史头绪就给你捋清了。

他把从龙山时代到商代的华夏文明的最初阶段,称为“华夏旧文明”,认为周灭商后,周公旦一代人迅速废除了人祭宗教,并抹去了与此相关的文献与记忆,从而开创了和平、宽容的“华夏新文明”,其影响延续至今。这一大的历史认知,构成了此书的立论基础,“翦商”,则是关键性的切入点。李硕有他自己明确的史观史识。

他的不少提法,鞭辟入里,一语中的。比如,“甲骨文是标准的‘男性文字’,而且是龙山文化之后,部落旧习未褪时代的男人们创造的文字。那时还没有后世人理解的王朝秩序,部族之间的掠夺和杀戮司空见惯,嗜血的诸神主宰着蛮荒大地。”“商王需要直接管理的王朝事务比较少,其最重要的事务是组织祭祀和战争,而商人各宗族则承担提供祭祀贡品和战争兵员(自带装备)的任务。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正是家族分封制而非官僚帝制时代的规则。”“人祭宗教及角斗产业的消亡,都源于外来文化的干预。……周人并未开创一种新的宗教,而是采取世俗的人文主义立场,与极端宗教行为保持距离,不允许其干预现实生活,所谓‘敬鬼神而远之’。这奠定了后世中国的文化基础。”“周文化和商文化很不同,族群性格的差别也很大。商人直率冲动,思维灵活跳跃,有强者的自信和麻木;周人则隐忍含蓄,对外界更加关注和警觉,总担心尚未出现的危机和忧患。这是他们作为西陲小邦的生存之道。”“周人谨慎,谦恭,重集体,富于忧患意识,这些都成为新华夏族的样板品格。”“周公时代变革的最大成果,是神权退场,这让中国的文化过于‘早熟’;战国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贵族退场,这让中国的政治过于‘早熟’。”根据《翦商》提出的说法,人祭的消亡并非自然而然地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跟周灭商有着直接关系。在周武王死后,辅政的周公旦取缔了商人的人祭风俗,并消除了关于人祭的文字记录和历史记忆。

《翦商》可以说是一次逻辑自洽又较为大胆的历史还原,将那段折磨周人多年,后被其想方设法深埋的残酷岁月悉数呈现。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殷周之变。这背后,远不止是一个附属小国颠覆朝纲建立新政的故事,更涉及到华夏新文明的诞生。

“也许,我们至今也还难以完全了解我们自己。考古,就犹如一面深埋地下的镜子,倒映出我们陌生的形象。”还是用李硕的话结束这篇文章,读者诸君可以尽早进入正文,感知作者给我们描绘的“我们陌生的形象”,感受上古探索与考古写史的魅力吧。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