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

梁晓声:用文字笑看人世间 2022年05月12日 

□张涵

整个春节期间的晚上,作家梁晓声都在北京家里的电视机前,看根据自己的小说改变的同名电视剧《人世间》,剧中周氏兄妹、周父的故事,都有梁晓声兄妹、自己和父亲的影子,时时叩动着梁晓声的心弦,让他止不住热泪盈眶。

梁晓声期待《人世间》能给当下年轻人带来两方面思考:一是关于善的教育;二是帮助当代青年补上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知。“我既写人在现实中是怎样的,也写人在现实中应该怎样。通过‘应该怎样’,体现现实主义亦应具有的温度,寄托我对人本身的理想。”

用铅笔、用命写

“我父亲是支援大三线的建筑工人,我从小生活在小说中提及的光字片街道。”梁晓声说,小说中的周氏兄妹、周父,都有梁晓声兄妹、自己和父亲的影子。

长篇小说《人世间》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展示出近5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贯穿其中的,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这本小说,在57岁的梁晓声心里酝酿构思了3年,才逐渐成熟落地。2010年,60岁的梁晓声,开始了个人的马拉松写作长跑。连续五年,在简单的工作室里,闭门写出了长达115万字的《人世间》。

“那三年确实很苦,用笔用稿纸写,400格的稿纸写在框内,每个标点都标得很清楚。写着写着,我的颈椎病越来越重,眼睛花了,手也不那么听使唤,字已经写不到格子里边去,最后,我干脆直接用铅笔在A4纸上写。写的过程中由于营养不良,或者由于焦虑,指甲当时都会扭曲,都会半脱落的那种状态。头上也有‘鬼剃头’。”

《人世间》前后写了三稿,第一稿写了3600多页。梁晓声前后修改,共写了3稿,将近1万页。下部还没写完时,梁晓声的身体撑不住了,去北医三院化验科做检查,不久医院电话通知,情况很不好,建议重新做胃镜检查,发现胃癌,三个月以后手术。后来梁晓声转到肿瘤医院,医生和他商量动手术,建议做全部切除,防止扩散。梁晓声考虑,小说还没写完,胃如果切除,意味一切都要停下。离开肿瘤医院的路上,他吸了两支烟。后来,梁晓声选择了不做手术,保守治疗。

接下来的这些年,他不但完成了《人世间》,又写了好几本书,还写了好几个电影剧本。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李师东,是梁晓声的师弟,两人都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当他看到梁晓声给这部长篇写的一段100字创作“题记”时,“有三个字往我心里扎了一下。我脱口而出:人世间!”由此,《人世间》成了小说的书名。

一场与自己的对话

梁晓声说自己的写作,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当我写到周秉昆挺身而出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你相信人就应该这样做吗?你现在还能做到这样吗?你仍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值得的吗?我已经70多岁了,以我的人生经历来看,我认为周秉昆这样做是对的。

我认为没有作家能够仅凭经验和技巧,就能把自己并不相信的价值观写出来,能写出来的,一定都是发自内心的表达。”

梁晓声写《人世间》,是在尽最大的努力向现实主义致敬。小说里讲,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给的,原生家庭给的,叫“天命”;二是由自己生活经历决定的,叫“实命”;三是文化给的,叫“自修命”。人的总和显然与这三命有密切的关系。梁晓声在小说中对“命运”倾注了最深切的关怀。他写出了命运之不可违拗的决定作用,也写出了人的奋斗和自修自悟能够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