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

8天14场直播见证 14位驻村第一书记的 脱贫 攻坚战 2020年05月30日 

5月22日上午11时,本溪市南甸镇马城子村;下午2时30分,朝阳北票市马友营乡……

5月29日中午12时,大石桥市黄土岭镇吕王村;下午2时20分抚顺市新宾镇刘家朝鲜族村。

从5月22日至5月29日,本报用了8天时间通过官方抖音号进行了14场约16个小时的直播,其中有6天时间每天都进行两场直播,上午下午各有一场直播。

本报以如此高频率的直播来聚焦辽宁14个市的14位驻村第一书记,实地探访他们在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现场,见证了他们在脱贫攻坚战的实干苦干,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向全国网友展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 “辽宁答卷”。

8天进行14场16个小时直播

2020年是我省脱贫攻坚“巩固提高年”,也是我国全面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

2018年,我省选派1.2万名干部到乡镇和村工作,对全省593个经济困难乡镇和1.17万个村实现全覆盖。

两年多来,1.2万名派驻乡村干部和5700名驻村工作队员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架桥、修路、盖房、创新产业……

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和生活怎么样,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什么打算?

5月22日,本报推出了《第一书记的扶贫手记》特刊,用16个版面展示了辽宁14个市14位驻村第一书记的脱贫攻坚工作,以他们为代表的、为脱贫攻坚辛苦付出的驻村第一书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点赞。

从《第一书记的扶贫手记》特刊推出的当天起,本报连续8天进行了14场直播,直播记者深入到全省的14个市,和14位驻村第一书记面对面,实地探访了他们在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现场,见证了他们在脱贫攻坚战的实干苦干,用直播镜头为脱贫攻坚战留下永恒的记录。

6天每天直播两场 创本报直播新记录

从朝阳到丹东,从铁岭到大连,辽宁14个市,每个市都有一场直播,每场直播时间平均为70分钟;除了5月23日和5月24日是周末,每天直播一场,其他6天时间,每天都要直播两场,这创造了本报官方抖音号直播的新记录。

《14位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战直播日程表》记录的是直播开始时间,更多的直播准备工作和幕后工作并没有体现在日程表里——和驻村第一书记沟通、确定具体地点、约定直播时间、现场测试网络信号、辗转多个现场、处置突发情况……

面对如此大的直播工作量,本报投入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前方主播和多方面协作人员共有15人,本报采访车直抵多个直播现场。

对于路途较远的直播现场,本报直播人员采取乘坐火车到达城市火车站,然后换乘汽车到达村镇。

“我有两场直播是坐火车去的,分别是丹东宝山镇岔路村、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洋河镇湾沟村,先坐火车到丹东和鞍山,然后坐车再到村里去。”本报记者朱启明说。

“我有一场直播的地方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马城子村,在地图上都不容易搜到,村子原来在水库边上,后期搬迁下来的。”本报记者隋冠卓说,通过交通不便这一个方面,最直观地体会到了驻村第一书记们所付出的辛苦,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抵达了偏僻的小山村,为村民带来了脱贫的希望。

住宿舍体验驻村第一书记的日常生活

对于路途较远的直播地点,记者必须在头一天赶到现场,有时需要住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宿舍里,第二天起来后为直播做好准备工作。和驻村书记短暂的共同生活,成为记者亲身体验驻村生活的机会。

在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水泉村的直播约定是5月26日下午1时开始,记者当天从沈阳赶往现场肯定是来不及,所以需要在头一天就赶到佛寺镇水泉村。

“我到了水泉村,这是一个有蒙古族民族特色的村庄,感觉挺好,但在宿舍住了一晚上,却真实地体验到了驻村书记的不容易。”本报记者崔晋涛介绍,省广电局驻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水泉村第一书记王洪峰在这儿工作了一年半,他晒得挺黑,也挺瘦的,“王书记的宿舍在镇上,由一间办公室改成了宿舍,其实就是放上床能睡觉的地方。现在已经是夏天了,但晚上住在那里,被子挺厚,但也很难入睡。王书记说冬天要靠电暖器取暖,生活条件确实艰苦。”

第二天早起准备洗漱,记者崔晋涛发现没有自来水,“自来水要等到7时之后才能放出水,所以得提前把水接好灌在桶里,刷牙洗脸从桶里倒水。生活配套设施虽然不完善,但王洪峰书记的干劲相当足,不但解决脱贫的事儿,还把村里的各种事处理得都很好。走在村里,他和老百姓很熟识,说话很亲切,村民都爱和他搭话。”

下地两脚泥 见证驻村第一书记的实干

通过实地探访,本报记者走到田间地头,进入大棚羊圈,眼见为实地见证了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战中所作出的成绩,体会到了他们脱贫答卷背后的辛苦付出。

5月下旬,辽宁多地普降大雨,多场直播就是冒雨进行的。雨后去蔬菜大棚采访村民的生产和收入情况;走进满是泥泞的羊圈查看扶贫项目的进展……

5月27日下午3时许,在葫芦岛市建昌县素珠营子乡王君杖子村,直播开始后,驻村第一书记杨军和记者去农户家查看养羊增收的情况,刚刚下过雨,羊圈外面有积水,羊圈里的过道上泥泞难行,这对于不熟悉农村生活的记者来说,实地探访是一个考验,“没想到雨后的羊圈是这样,为了看到扶贫的真实情况,我必须拿着摄像机跟随杨军书记进入羊圈,结果鞋沾满了泥。”本报记者曲值介绍,下地两脚泥只是驻村书记实干工作的一个小细节,“王君杖子村地形大致是一个U形,杨书记原来的车都跑坏了,现在开着能适应这种崎岖地形的老款吉普车。”

5月23日上午,铁岭地区下雨,上午10时许,在铁岭县双井子镇双树村的直播即将开始,在村部做完访谈后,铁岭日报社驻铁岭县双井子镇双树村第一书记姜国盈带领记者到村里的大棚实地查看扶贫项目情况。

在当天的直播中可以听到呼呼的风声,能够看到天空乌云密布,大棚外面路上的水坑和泥泞,姜国盈的衣服和头发被吹得零乱。

“刚刚下完雨,并且是连续几天都下雨,田地里的道路全是泥,还有水坑,”本报记者隋冠卓说,“我穿着高腰的登山靴,走在泥泞的地上两脚都被陷住,靴面上全是泥水。但姜国盈书记说,这就是农村生产生活的常态,下地就得两脚泥。从这一点上,我确实体会到了驻村书记的辛苦付出,扶贫所取得的成绩,都是他们一脚泥一脚水地走出来的、干出来的。”

本报持续关注和报道

脱贫攻坚战

近期,本报以多版面和多种传播形式全面聚焦辽宁脱贫攻坚战:5月22日推出了16个版的《第一书记的扶贫手记》特刊,5月22日通过本报官方微信推出了《点亮!我的乡村大变样!》的报道,5月22日至5月29日进行了14场直播,5月28日又用4个版面报道了4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手记。

对于本报的特刊报道和现场直播,大连海洋大学驻葫芦岛市建昌县素珠营子乡王君杖子村第一书记杨军表示:“辽沈晚报能到比较偏远的王君杖子村采访并进行直播,把我们村澳寒羊养殖产业展现给社会,反映村里攻坚脱贫的巨大变化,这种深入基层的采访报道,为我们增加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动力。”

通过直播推介美丽乡村,展示乡村振兴的巨变,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资兴业。盘锦市大洼区招商管理服务中心驻新立镇杨家村第一书记李宝龙说:“非常感谢辽沈晚报通过抖音进行直播活动,向全国网友介绍了杨家村的村容村貌、风土人情和村里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巨大变化,让大家了解美丽富庶的杨家村、了解蓬勃发展的招商企业、了解锐意进取的新立镇。期盼贵报持续不断地关注脱贫攻坚,从不同角度给予宣传推介。”

5月29日下午,在抚顺新宾镇刘家朝鲜族村的直播过程中,本报记者向全国网友推介了当地特色美食米肠、辣白菜、冷面,通过直播展示的联系方式即可进行购买品尝,这是本报直播的附加带货功能,为当地的脱贫攻坚进行助力。“辽沈晚报的直播,不光是介绍我们驻村书记的扶贫工作情况,还能向全国网友推销产品,以后可以进行全面合作。” 省财政厅驻抚顺新宾镇刘家朝鲜族村第一书记张田说。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辽宁,决战决胜的号角响遍辽沈大地。作为权威媒体,本报将会持续关注脱贫攻坚战的进程,全方位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辽沈晚报记者 吉向前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