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

本报“第一书记扶贫手记”引发热烈反响 读者纷纷为第一书记们点赞 2020年05月23日 

“为这些跟贫困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第一书记们点赞”“看到原本在机关工作的干部扎根农村晒得黢黑的样子很受感动,有大家实心实意共同努力,我们对携手同心奔小康充满信心!”

本报5月22日推出《第一书记扶贫手记》专题报道,记录了辽宁14市14位第一书记奋斗在田间地头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的真实点滴,报道在市民、网友、读者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沈阳市民金女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看了报道才知道过去一年,那么多党员干部踏踏实实奋斗在扶贫一线,我被第一书记们的事迹深深打动。第一书记们坚守在扶贫岗位上舍小家为大家,我由衷地为他们的坚守与智慧点赞。

读者张先生说,“我有个好朋友在农村扶贫,平时有一些交流,但没有了解这么多,今天看到报道,了解这个工作非常艰苦但同时非常伟大。看到贫困人群的生活切切实实发生着改变,我给朋友发了个微信,哥们儿,你真是好样儿的。把我朋友弄一愣,我解释,有一组报道虽然没有写到你,但却描述了辽宁千千万万个你,加油!”

此前接受本报采访的辽阳市辽阳县八会镇宽厂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郭凯从2015年2月就到宽厂峪村任职,这5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贫困户增收。

郭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建立起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增收。“看到报道后我很受鼓舞,也更有信心带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郭凯说看到其他第一书记的扶贫手记,知道大家都在想方设法为村民脱贫致富出点子想路子,自己的信心更足了!

营口市吕王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段峰说,特刊报道中的每一篇第一书记的手记他都认真地看了。

“很振奋,我只是千万扶贫干部中的一员。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依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民办实事。”段峰已将吕王村蘑菇农产品发展成了生产、加工、销售、贮藏的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下一步,他表示将争取支持,真正变“输血”为“造血”。

新民市兴隆堡镇马户屯村第一书记李伟说,看完报道受到很多启发。

“驻村前我对农村工作毫无经验,但从进村的那一刻,我就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在驻村期间,他当起了主播,在网上吆喝帮村民们卖农产品,发展电商。“看到这么多第一书记的事迹,我也是深受鼓舞。很多书记的做法都很有借鉴意义,我会从各位书记的做法中选取适合我们村的,让村民的日子更红火。”

一位网友的留言格外引人关注,小王是一名来自阜新市的大学生,她在本报新媒体平台留言表示,“我家得到了第一书记的具体帮助!以前家里种玉米,一年收入很低。第一书记在我们村引进地瓜种植,收益很好,我父母现在都在跟着第一书记的步伐脱贫致富。”小王说,看到第一书记的报道非常兴奋,她也更有了动力。“我会珍惜大学时光,学习更多知识,希望未来也可以投身宏大的新农村建设当中去。” 辽沈晚报记者 胡婷婷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