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

大辽耿氏家族的身世之谜 2020年05月07日 

今朝阳市边杖子乡姑营子村后的小山南坡有一处辽代权贵家族墓地:耿氏家族墓地。这一家族人才辈出,出过大辽的将军,出过辽帝的贵妃,还与当年背景显赫的韩氏、刘氏攀亲联姻,在辽代的朝阳(霸州),耿氏门庭富甲一方,风光无两,史称“久居辽霸,广积仓缃”。

朝阳耿氏

原是河北沙陀人

据《耿崇美墓志》记载,辽代霸州耿氏“其先,高阳人,遂世为大燕人也”“家于上古”“其先钜鹿人也”。“高阳”,在今河北保定东南部,汉县,属涿郡;“家于上古”,上古本秦上谷郡地,唐始立新州,在今河北涿鹿,辽时属西京道奉圣州。可见耿氏早期活动的范围应在河北中部和西北部,他们不是辽宁本地人,而是河北人。

那么,河北耿氏家族是缘何入辽的呢?《耿延毅墓志》透露了这样一条重要信息:……旋值契丹国雄图大振,奇锋莫当。一旦深犯边疆,遂遭掳掠……当李唐末,会我圣元皇帝肇国辽东,破上谷,乃归于我”。“李唐末”应指后唐李氏政权末期,阿保机建国称帝后两次南征,皆与后唐有关。耿崇美与其父应是阿保机两次南下时被契丹兵掳掠北上的,时间约在公元917年后至921年前,耿氏家族于此时“遭掳掠,因兹将家入国”,归于契丹统治之下。

据学者齐伟、都惜青考证,入辽的河北耿氏虽是汉姓,却非汉人,而很可能是沙陀胡人。通过《耿延毅墓志》对其祖父耿崇美体貌特征及生平事迹的描述,即可大体判断出耿氏家族的沙陀血统。耿崇美“姿貌魁梧,面紫黑,虬髭,凡赫怒之时,鬓毛如蝟(同“猬”)。善骑射,聪敏绝伦,晓北方语”,这段描述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一是外貌,耿崇美身材魁梧,面部紫黑,尤其是他的“虬髭”,是沙陀人的典型外貌特征;

二是耿崇美善于骑射。晚唐至五代时期,沙陀人皆以骁勇善战著称,无论是西北边疆民族的战争,还是河北等地藩镇割据势力集团的混战,乃至镇压农民起义,沙陀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出自“昭武九姓”之一的沙陀将领史俨,是李克用手下以武功见长的干将,他擅长骑射,任帐中亲将,“骁果绝众,善擒生设伏,望尘揣敌,所向皆捷”,追随李克用、李承嗣转战各地;又如出自“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叔千,与其祖、父皆行伍出身,为李克用所用,安叔千因为擅长骑射,以军功担任后唐、后晋要职……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耿崇美与其子耿绍忠、耿绍纪、耿绍邕、孙耿延毅皆“事军门”,以武略著称,屡次参加辽朝的重大军事活动。在契丹助石晋讨伐后唐李从珂及灭晋战役中,耿崇美“临贼敢先”,身先士卒;耿延毅随圣宗南伐,“斩贼首千余级”……这展现了耿崇美及其后裔身为沙陀人骁勇善战的一面。

三是耿崇美通晓北方语言,这是沙陀诸部之人在各统治集团中安身立命的优势之一。辽保宁二年(970年),耿崇美为“国通事”,“又以上国之言与中华迥异,公善于转译”,“大行皇帝自谓得人,选为通事”。耿崇美熟悉北方语言,契丹人与中原人之间语言不通,耿崇美善于翻译,是辽太祖急需的人才,便被选为通事,随侍皇帝,成为腹心肱骨,为耶律阿保机及皇后述律平所器重。此外,耿崇美之子耿绍纪为“太后宫通事”,另一子耿绍邕为“国通事”……耿氏一族堪称是大辽契丹国的“翻译家族”,标准的“外交专业户”。

耿氏家族

为大辽立下汗马功劳

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研究馆员李道新表示,入辽后的耿氏家族立下汗马功劳,耿崇美、耿延毅们备受辽帝重用,绝非偶然。

辽天显十一年十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在晋安行营召见石敬瑭,十一月,辽太宗在晋阳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并以父子相称。辽会同元年(938年),石敬瑭以大晋皇帝名义遣使辽皇都上表,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承诺每年向契丹纳贡输帛三十万匹,自此,大辽打开了通向中原的门户,这就是《耿崇美墓志》所说的“嗣圣皇帝应援并、汾,大兴甲马,送大晋之新帝南上夷门,收全燕之霸,王北归上国,自此,万方入贡、中夏来朝”之事。在“援立石晋”过程中,耿崇美作为通事,随军前往,他宣传圣旨,引领使车,颇受辽太宗信任。

辽会同五年(942年)后晋主石敬瑭死,其侄石重贵登基,向辽太宗提出“称孙不称臣”,欲与契丹脱离藩辅关系,于是,辽太宗以石重贵“有叛意”为借口,出兵南伐后晋,攻易州,却遭遇刺史郭璘的顽强抵抗,被屡败之。辽太宗曾在易州城下无奈叹道:“吾不畏一天下,乃为此人所抑挫!”据《资治通鉴》记载:及杜重威既降,契丹主遣通事耿崇美至易州,诱谕其众,众皆降,璘不能制,遂为崇美所杀。

因此殊功,辽大同元年(947年)二月,“诏崇美为昭义军节度使”,这就是《耿崇美墓志》所说的“会同十年(大同元年),先皇帝以嗣晋少主靡思报德,惟务辜恩,遂乃领立骁雄,平定儿丑。公首尾扈从,众伏英雄”之事。

辽会同六年(943年),耿崇美即被授予同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不久又授予武定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赐推忠翊(yì)圣功臣、食邑一千户;辽大同元年(947年)二月,辽太宗诏耿崇美为昭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行潞、泽等州观察使,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上谷郡开国侯,仍加推忠佐命平乱功臣,食邑两千户;辽天禄二年(948年)再授耿崇美为武定军节度使,奉圣、可汗、濡、妫(guī)、化、蔚州观察使,持节奉圣州诸军事,上谷郡开国侯。任职期间,耿崇美爱民如子、克己奉公、地方丰足、社会安定、备受百姓拥戴。

辽天禄二年(94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耿崇美在奉圣州的官署去世,享年56岁,辽世宗耶律阮命耿崇美的长子耿绍基回奉圣州料理其父葬礼。辽天禄三年(949年)十月二十五日,葬耿崇美于霸州西北二十里,即今朝阳市龙城区边杖子乡姑营子村八角山前。

耿崇美有五子:长子耿绍基,任太后宫通事、检校司空;次子耿绍忠为推诚奉国功臣、辽镇安军节度使、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傅,不过,耿绍忠最终却背叛了辽国。《宋史·太宗纪》载:雍熙元年(984年)夏四月乙卯进至蔚州,其牙将李存璋、许彦钦杀大将萧啜理,执其监城使,同州节度使耿绍忠以城降”;三子耿绍纪“美姿容,有机略,当代绝伦”,为“左武卫上将军,涿州刺史、累赠太傅,左羽林统军”;四子耿绍邑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五子耿绍矩任西头供奉官、检校右散骑常侍兼殿中侍御史、云骑尉。

耿延毅是耿崇美之孙、耿绍纪之子,生于应历十七年(967年)。耿延毅沉重稳健,具有文韬武略,青少年时好学不倦,17岁时荫补为供奉官,后转充御院通进。辽统和十五年(997年),宋太宗去世,辽大举南征,耿延毅奉命出任西南面招安使,负责戍守蔚州城、飞狐(河北省涞源)、灵丘(山西省灵丘)一线,这里是辽、宋两方必争之地,耿延毅在此出任临敌主帅,他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险阻,夙夜不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年十一月,耿延毅率军驻扎河北,遭遇大风雨,与宋军在长城口相遇。当时久雨积水,辽军的弓弦使用的皮筋被雨淋松弛,宋军乘辽军退却之机进行反击。耿延毅率本部将士“伏草依岩,卷旗卧鼓,身先勇士,衔枚进击”,斩杀宋军1000余人,致使宋军“无敢北顾”,确保了辽军撤退的安全。辽圣宗听到捷报十分高兴,授予耿延毅右骁卫将军并赠给他白金螭头饮器、衣物等以赏其功。耿延毅不负重托,勤恳做事,效忠朝廷,愈受圣宗信任。

辽开泰八年(1019年)十二月七日,耿延毅病故家中,享年52岁。辽圣宗闻讯十分悲痛,追授耿延毅侍中衔并赠给他白金二十斤、布匹三百段、钱二十万、衣物三箱。辽开泰九年(1020年)二月二十六日,葬耿延毅于彰武军霸城县八角山前的祖茔。耿延毅的妻子漆水郡夫人耶律氏于辽统和二十九年十月七日(1011年)去世,葬于耿氏祖茔。

耿知新乃耿延毅之子,“生而聪慧,善骑射,有异相,自孩幼习将相艺,识番汉书。”,此人“坐知荣辱,立究是非”,曾任昭德军节度衙内都指挥使。耿知新病逝于辽太平六年(1026年)十一月十四日,年仅15岁,辽太平七年(1027年)二月十三日,葬于霸州耿氏祖茔。

朝阳耿氏

曾出了一位大辽皇妃

除上述出将入相的耿氏男子外,这一家族还出了一位皇妃:耿淑仪。耿淑仪为耿绍忠之女,生于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年),21岁时以“良家子”身份入选为辽圣宗之妃,并得到圣宗皇帝的宠爱。辽开泰二年(1013年)31岁时,她被册封为淑仪,为辽圣宗的二品嫔妃。

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夏,辽圣宗驾崩于行宫之中,同年十一月葬于庆陵。辽圣宗死后,宫中的政治斗争日趋激烈,继位的辽兴宗的生母元妃萧耨斤对兴宗的养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妨恩娼宠,谗毁百端”,并伺机谋害齐天皇后。耿淑仪深知萧耨斤残忍狠毒、专横跋扈的性格,故不愿卷入中间,正如其墓志所说“人生之不求,观世事以何”。于是,辽圣宗死后,她自愿守陵,以尽自己的一片忠心,这时她已49岁。不久,耿淑仪削发为尼。

耿淑仪病故于辽清宁九年(1063年),享年80岁,她有一子名耶律宗愿,契丹名耶律侯古,字讹里本,死于辽咸雍八年(1072年),享年64岁。

耿氏家族

与大辽权贵广泛联姻

朝阳耿氏家大业大、根基雄厚,但仅靠自身努力、奋斗打拼是不够的,耿氏与契丹皇族、后族和“勋阀富盛”的韩氏、刘氏家族通过联姻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与其同荣辱、共命运,休戚相关,唇齿相依,这才是其拥有强大政治靠山的根本所在。

耿氏家族与耶律氏通婚共六例。耿崇美妻耶律氏“卫国夫人”为大辽皇族,世系不详;其次子耿绍忠的妻子耶律氏为北王耶律奚底的女儿;其三子耿绍纪的长女嫁给了北汉皇室刘继文;其孙耿延毅的母亲陈国太夫人耶律氏乃燕京留守尚父秦王韩匡嗣之长女、圣宗朝大丞相韩德让(耶律隆运)的外甥……

李道新表示,耿氏家族自耿去赋入辽起,祖孙几代以其聪明才智、文韬武略奠定家族基业,同时通过与辽代权贵的广泛联姻,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为大辽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丰功伟绩!

耿氏家族墓位于朝阳

边杖子乡姑营子村

耿氏家族墓位于今朝阳市龙城区边杖子乡姑营子村后小山南坡,1975年、1976年,朝阳地区博物馆(今朝阳市博物馆)曾于该处发掘了两座规模较大的辽代纪年墓,即耿知新墓与耿延毅墓,主持发掘的是已故辽宁资深考古学家朱子方先生。2001年末,耿崇美墓(4号墓)被盗,2002年初有关部门予以清理。

在《从出土墓志看辽代社会》一文中,朱子方介绍了当年的发掘情况: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在朝阳县边杖子公社姑营子大队辽宁省第一师范学院院内,先后发掘了两座辽墓,出土了耿延毅,其妻耶律氏(本姓韩)和其子耿知新三合墓志。耿延毅是辽圣宗时的大丞相韩德让(赐姓名耶律隆运)的外甥,齐天彰德皇后(即仁德皇后)的姨兄,属于辽代“国戚”之一,历官至户部使、武平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在当时很有权势。据《耿知新墓志》记载:耿氏“久居辽霸,广积仓缃”,拥有“户人万口”。所谓“辽霸”,就是辽王朝所统辖的霸州,军名彰武,后来升为兴中府,故址就在现今的朝阳县朝阳镇。仓,指储藏的粮谷;缃字的本义是绸的浅黄色,这里代表丝绸。既称“广积仓缃”,说明耿家储藏的粮谷,绸缎很多,家业极富。这两座墓都有壁画,以耿延毅墓的壁画内容较为丰富。在耿延毅墓门两侧,各绘有一个契丹装束的武士,手持兵器,伫立守卫;后室门外也有身着盔甲的武士两侧肃立,内外警卫十分森严。前室东、西两壁各画供墓主人驱使的男奴四人,其中有老有少,有汉人也有契丹人。他们有的捧盘,有的提壶托钵,有的身边放置酒坛,有的回首耳语,都作向后室或准备向后室行进状,仿佛墓主人正在举行宴会,一声召唤,谁也不敢怠慢,纷纷趋前侍候。后室东、西、南三壁也都有壁画,共绘男女八人,其中除一男孩可能为墓主之子外,其余七人,皆为女婢,也老少兼有,手执器物,正在为主人奔走服役。画家以写实的手法,真实地反映了权势煊赫的耿氏家族呼奴唤婢、作威作福的生活场景,这是辽代社会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真实写照,不但具有艺术价值,也有史料价值。

耿延毅墓共出土文物150余件,如瓷器有绿釉贴花鸡冠壶、白瓷划花大盘、白瓷花式盘、白瓷雕花注壶、白瓷小罐、白瓷雕花碗、白瓷雕花盖罐、影青瓷瓶、影青雕花小罐、影青花式口盘、绿色玻璃杯把、黄色玻璃盘等,其中,“官”字款白瓷雕花盖罐较为珍贵。2005年,耿氏家族墓地被龙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耿氏家族墓地

与“辽一师”往事

今日的朝阳边杖子乡,是辽代贵族耿氏的家族墓区,耿氏一门为大辽王朝鞠躬尽瘁,舍生忘死,《辽史》有传。上世纪七十年代,朱子方先生发掘耿氏家族墓时,正值“辽一师”在此地。“辽一师”全称为“辽宁省第一师范学院”,又称“沈阳市师范学院”(简称“沈师”),今改称“沈阳师范大学”,这座大学,是近代教育家车向忱先生亲手创建的。从1965年到1978年,“辽一师”师生在边杖子乡生活了13年之久,生活虽艰苦,却结下了深厚情谊。

当年,“辽一师”的教职员工与其儿女们,围在耿知新墓旁,听朱子方为其解读墓志,朱子方提到文末一句话中的四个字:狐兔不惊。这四个字,铺垫了此后的一段岁月情缘。

几十年后,当年在场的某“辽一师”子弟寻此墓志,寻找曾经的童年记忆,经朝阳学者孙国平、周亚利点拨,终获墓志全文,终知朱子方当年所说的文尾全句为:松椿万丈,狐兔不惊。慨叹因此辽代墓志而起的诸般人生奇遇,追忆那个远去年代里边杖子乡的绿柳、池塘、花坞、月色、真挚的友谊与纯净的欢笑,不免百感交集,一时泪眼婆娑。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张松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