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悦林
渤海之滨,辽东湾畔,新风浩荡,千帆竞渡。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营口这座因河而生、向海而兴的百年港城,何以革故鼎新?何以行稳致远?营口市的答案是:向“新”而行,以“质”谋远,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描绘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新图景。
在营口华能仙人岛热电厂,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创造风轮直径260米、单机功率18兆瓦“两项全球第一”纪录。在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687项核心技术专利成就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殊荣。在辽宁星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让600余农户“云端”上从事特色种植。在辽宁鼎际得石化股份有限公司,43项科技成果转化让企业脱胎换骨,生产工艺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营口大地上,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中心,从辽阔海洋到飘香果园,科技创新的魅力随处可见。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号角已然吹响,奋斗正当其时!
今年以来,营口市全面打响攻坚之年攻坚之战,锚定“三地四市”目标定位,着力构建高品质钢铁、清洁能源、黄金、铜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精细化工、铝、镁、粮油食品4个三百亿级产业集群。跃迁之道,要在创新。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营口在推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上下功夫,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统筹推进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建设,壮大新产业,催生新模式,激发新动能,让“雏鹰”展翅,让“瞪羚”腾跃。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营口市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为契机,聚焦重点、聚力关键,扭住创新“牛鼻子”,厚植发展“绿底色”,下好改革“先手棋”,打造人才“强引擎”,扎实做好政策落实、环境营造、要素保障,加快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人才引育,让创新创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原创性、颠覆性的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创新成果不只是“实验室”里的样品,更应是“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市场里的商品。加强科技创新,必须打通创新与应用的“任督”二脉,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论文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与首钢技术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开展汽车特种钢轻量化研发设计,斩获54项专利。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聚酯新材料赛道上成为领跑者。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把绿色低碳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吨钢污染物排放水平直降50%以上。大石桥市黄土岭镇先锋村采用“雾培技术”栽植番茄,“空气”里栽蔬菜成为现实……营口不断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展望前路,仍然任重道远,还有不少难关险隘需要攻克。营口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提升区域创新、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平台、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科技服务、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攻坚发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创业热土。
营口是东北地区首个开埠地,在西风东渐中,坐拥河海通衢之利的营口站在那个时代的潮头,素有“关外上海”“渤海明珠”美誉。领风气之先,与时代同行,开放创新、进取包容的基因在营口人的血脉中澎湃流淌。今天,营口将以“再领风气之先”的气魄,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航程上,踏歌行,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