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坑变身林地农田 工业废物成为生产原料

百年老矿坑迎来绿色新生

辽宁日报 2024年06月25日

图为海州矿矿坑。

图为99号大型电动单斗挖掘机。 本报记者 查金辉 摄

本报记者 孙大卫

煤炭,工业之粮。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素有“无煤不工”的说法。诸多城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辽宁阜新便是其中之一。

建起亚洲最大的露天矿山

阜新有煤,远近闻名。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矿山工业化生产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前期准备工作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新邱才产出阜新的第一锹煤。“阜新的煤矿具有埋藏浅、品质好、分布广、储量大的特点。因此,阜新煤矿也有两个‘一百’之说,百年煤矿和百里矿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海龙表示。

阜新煤矿生产真正“爆发”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五”计划时期的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4个布局在阜新,其中3个是煤矿,最大的便是位于太平区的海州露天煤矿。

“海州矿于1950年开始建设,正式投产采煤在1953年,是当时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露天矿山,也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讲解员于鑫介绍。从这里不难看出,海州矿不仅规模巨大还具有技术先进的特点。

被印在人民币上的“功勋镐”

在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广场上,99号大型电动单斗挖掘机正在进行维护保养,这是阜新煤炭工业遗产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阜新人亲切地称为电镐。“它的操控难度非常大,需要一个主司机、两个副司机、一个电务班同时工作才能运行。”于鑫表示:“99号电镐”为履带式剥离型挖掘机,用于露天矿表层剥离。该电镐为双履带行走、正铲工作方式,采用铰接动臂和辅助动臂的特种结构形式,斗容量达4立方米。在狭窄的带状环形工作面上,这样的大块头要频繁高效地行进、挖掘、装载,技术要求可想而知。99号电镐是海州矿投入运行的第一台电镐,操作过这台电镐的主司机共7人,都被评为了全国劳动模范。

这台“功勋镐”还和海州矿一起被印在了我国1954年B-2邮票和1960年版的五元人民币上。

让矿坑重新回到产业链条中

面对平安煤矿职工俱乐部等实物类遗产,阜新市采取建立博物馆、公园等方式保护利用。而面对矿坑,阜新市则认为还是需要让其重新回到产业链条中来。

在海州矿精神纪念碑以东50米的“农场”里,海龙的最新科研项目已经“开花结果”。“我们直接将煤矸石破碎到适当粒度,加入不到5%自主研发的‘特殊肥料’,就成了煤矸石原位土壤重构实验田。自2019年开始,我校和阜新市生态环境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就矿山废弃地植被修复技术展开深度合作,经过近5年科学研究和现场实践,玉米、豆角、茄子、西瓜、藿香等各类粮食作物、蔬菜、瓜果、中草药等均实现了在煤矸石重构土壤上的正常生长,与一般耕地的产量和品质相当。”海龙指着“农场”里不同种植区域如数家珍。“采用这项技术,我们可以把矿坑缓坡的土地利用起来,重构土壤进行农业和林业生产。”

坑里的土地可改造为耕地和林地,坑外的矸石山用途更多。如今,阜新新邱又有了一个新名头——“北方纸都”。煤矸石的热值高,无须外部燃料即可生产内燃烧结砖。制砖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蒸汽”回收用于造纸,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能“消化”矸石山变废为宝。目前,阜新浩博纸业、辽宁源木纸业等多个砖纸一体化项目相继落地,一座绿色的生活用纸生产基地正不断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