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市文化馆

舞台上演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辽宁日报 2024年02月04日

北镇的群众热爱文艺,乐于展示。

本报记者 张晓丽 文并摄

“卖梨,卖梨嘞!鸭梨、白梨、苹果梨,吃北镇特产,夫妻恩爱到永远!”1月13日是周六,北镇市文化馆的四楼多功能厅内格外热闹,一群工作人员正在为半个多月后的北镇春晚进行节目彩排。在这群忙碌的身影中,记者一下就找到了北镇市文旅局的“网红局长”王莹,她正在教别人怎么吆喝出这句“卖梨”的台词,也就是她火爆全网的“卖梨”小视频中的那一句。

说起文化惠民,这位“接地气”的局长这样比喻:“就像是办一场席,不能只接待一拨客人,得是谁来了,都能享受到好酒好菜,这场宴席才算成功。”她把文化惠民的工作分为“三步走”,一步一步,结结实实地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去年北镇梨花节前夕,王莹接到许多电话,都是秧歌队想要参演打来的。那时她到文旅局工作不久,还没搞清楚北镇市有多少支秧歌队,也没弄明白梨花节的参演规则。但她想:“群众既然有参演的热情,我们就应该提供相应的舞台。”

自从王莹见识到了北镇老百姓热爱文艺、乐于展示的一面,就经常琢磨着怎么才能盘活现有的资源,满足群众的创作和表演热情,更加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们北镇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说起北镇,王莹难掩对家乡的热爱,细数着这边独好的“风景”:历史文化名山医巫闾山,年味浓浓的北镇庙会,风靡30多年的北镇梨花节……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这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善于剪纸的艺术家多达六七十位;这里被称作“书画之乡”,古往今来许多书画家成长于斯;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自发组织的秧歌队、歌舞团数不胜数。

为了让群众能够发挥所长、尽情展现,北镇市文旅局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通过增加相关展览、展示、表演等活动,增强群众的参与度,让北镇的每一种文化都出新出彩。王莹举例说:“在北镇梨花节上,表演场次增加至30场,只要有表演的意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群众都说,舞台上演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如今,北镇市每年都会举办10多场大型活动,其中的表演活动多达百场。在王莹看来,政府搭台,群众唱戏,这是文化惠民的第一步。

走进北镇市文化馆,左手边的展示牌是“北镇市文化馆免费开放公示”,上面包含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有剪纸、绘画等主题展览,有各类基层辅导培训班,有文化团体活动,有送戏下乡活动,等等。

三楼的舞蹈室中,正在排演的节目名为《幸福中国一起走》,是当地芳华艺术团献给北镇春晚的节目之一。团长高桂双戴着扩音器,一边观察队形,一边帮助其他团员。“我们每天都来这里排练,这里条件好,有暖气又干净,还有这么一面大镜子,能让我们看清自己的表情和姿势,排练起来事半功倍。”她说,更重要的是文化馆还给大家请了指导老师,帮助舞蹈团编排舞蹈,纠正舞姿。说着这话,高桂双赶紧向记者介绍年轻的舞蹈老师符静欣。

符静欣是文化馆外聘的舞蹈老师,从2016年开始参加北镇的各类文化活动。她说:“只要县里有重大活动了,就到了我们最忙的时候,帮艺术团编排舞蹈、指导她们的舞蹈姿势是工作的常态。”

走进北镇市职业教育中心,记者深深感受到剪纸艺术对孩子们的熏陶,走廊的两侧挂满了学生的剪纸作品。在剪纸教室里,满族剪纸艺术传承人张瀚文正在辅导学生,看着孩子们创作出一幅幅极具满族特色的剪纸作品,那红彤彤的色彩仿佛爬上了年轻老师的笑脸。张瀚文说:“作为‘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老师之一,我很自豪自己的付出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增添光彩。”

政府助力群众唱好戏,这正是文化惠民第二步。习文通古今,惠民在人心。在王莹看来,文化惠民的第三步,就是要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通过文化唱戏,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62岁的张波是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他有一个非遗传承人都有的梦想:让非遗“老手艺”创造出“新经济”。近些年在文旅局的支持下,张波致力于从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中开发文创产品。如今,满族剪纸的文创产品遍布北镇的各大景区。他与王莹商量,希望未来能够开办剪纸研学课程,进一步促进剪纸艺术与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惠民,让美好生活的成色更足。对这句话感触更深的是北镇市罗罗堡镇闵家村的村民。北镇的梨花节已有3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4月下旬,漫山遍野的梨花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打卡。而去年,文旅局局长王莹的一个“卖梨”短视频直接带火了北镇的各种梨子,闵家村党支部书记贺立在见到王莹时,激动地说:“咱村的梨真的火了,去年村里平均每户纯收入15万元!”他热情地邀请大家到他家的地窖里参观。

一进地窖,梨香扑鼻而来,适应了里面昏暗的光线后,贺立打开一箱箱不同品种的梨子,请王莹再拍几段视频发到网上。他说:“我家这个地窖不算大,能装200多箱梨,你们瞧瞧,就剩这二三十箱了。”地窖里的梨能够储存至3月份,但贺立估计这些梨春节前就能都卖完。

沿着北镇的梨花大道继续往山里走,十几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康屯村。这里风景宜人,远处的山上,奇石和松柏构成了别样的美景。山脚下的康屯村里有一个艺术采风基地,每年都有许多艺术家到这里摄影、写生,也有学生到这里进行创作实践。康屯村党支部书记杨洪斌介绍,每年的梨花节前后,观赏梨花的游客、采风爱好者络绎不绝,农副产品供不应求,村民日收入可达到3000元到2万元。

在北镇,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如同一阵阵春风,将幸福稳稳地送进老百姓心中。

百姓说

北镇芳华艺术团团长高桂双:艺术团已经成立10多年了,团员都是喜爱跳舞、表演的退休人员。我们特别喜欢参加文化系统举办的各种演出活动,让我们这些热爱文艺的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

满族剪纸艺术传承人张瀚文:把剪纸艺术送进校园,是我们每个非遗传承人义不容辞的事。每次走进校园,看着孩子们拿起剪刀,剪出十分有灵气的作品,我都很欣慰。

闵家村党支部书记贺立:我家这个地窖不算大,能装200多箱梨,你们瞧瞧,就剩这二三十箱了,我估计春节前就能都卖完。咱村的梨真的火了,去年村里平均每户纯收入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