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 硕
龙,这一代表中国人美好愿景的图腾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众多“足迹”,地名、人名、器物名……从本期开始,我们盘点辽宁地域内那些带有龙字的地名,在历史和民俗中寻找有关“龙”的故事。
据统计,辽宁省带龙字的地名中,山有48座。
辽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地势呈北高南低之势,山地丘陵居多。总体上看,“一条辽河波浪宽,山脉分列东西边”:东部是长白山支脉延续部分,西部是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过渡构成的山脉和丘陵,山峦起伏,风光壮美。从地图上看,辽河宛如一条银色巨龙,穿梭于青山之间,守护着这片丰饶的大地。这48座带有龙字的山,龙的状态与山势地貌紧密相连,更与辽宁人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共鸣。
以龙的形态命名,是龙地名的重要组成元素,十分形象地展现山的巍峨,地的辽阔。鞍山海城市八里镇盘龙山,名字因山形像盘卧的巨龙而来。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向阳乡有座回龙山,位于浑江南岸,江水向南流经此山一角折身向西北,在此山的另一角再折回向南流去,如龙转身而得名。回龙,是这座山最契合的名字。
数字与龙字结合,能直观展现出山的气势。沈阳市法库县大孤家子镇有座由5个山峰相连的大山,蜿蜒起伏,雄伟险峻,形若龙腾,因此取名五龙山。同样,朝阳市朝阳县的六龙山因山岭好像6条龙盘旋而得名。好事成双,五福临门,六六大顺……这些融入数字的吉祥话、祝福语广泛流传在民间,于是,数字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数字和龙相配的山名中,我省有6座二龙山,居于首位。其中,位于沈阳市法库县吉祥街道的二龙山,东西两山并立,势如二龙戏珠,形象又生动;而朝阳市建平县张家营子镇的二龙山则因半山腰有两个状似飞龙的石岗而得名。
色彩,蕴藏着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也赋予了龙的鲜活。在阜新市彰武县苇子沟镇,一座山因山体颜色近似黑色而取名为黑龙山。这一抹黑色,似国画,呈现出中国人内敛朴素的性格。青色,被《说文解字》作者许慎解释为“东方色也”,体现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期许,所以叫青龙的山最多,我省一共有5座。其中,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的青龙山上长满松树,终年绿色,大连市长海县海洋岛镇的青龙山也因树木繁盛闻名。对于连绵起伏的群山来说,青与龙结合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气场。青龙山,这一名称是人们对大自然崇高敬意的最直观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