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碳”路前行重塑产业新格局

——朝阳市强力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调研
辽宁日报 2023年11月05日

本报记者 王海涛

向阳而生,随风而行。今日朝阳,清洁能源产业正在茁壮成长。

在建平县杨树岭乡苜蓿草岭,群山上的风电长廊与蓝天辉映成画;在朝阳县乡村农家,院落里和屋顶上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些设备在源源不断生产绿色能源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当前,朝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工作安排,把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装备制造、发电、应用全产业链条发展为指引,倾力打造清洁能源之都。

新路——三项关键产业指标全省领跑

10月6日,总投资20亿元的金风科技朝阳风电装备制造示范工厂项目在建平经济开发区开工,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3亿元,以风机整机制造为核心。据业内人士称,这是朝阳市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的一座全新里程碑。

抢时间、谋发展,朝阳市下辖七县(市、区)“奔跑”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一大批优质项目纷纷落户,一个个重点项目不断迎来新节点……

仅在朝阳县,截至目前,已实施新能源项目17个,总投资107.47亿元,装机容量1682.14兆瓦,总发电量30.08亿千瓦时,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

在朝阳全市,已经实现全产业链发展——落户在这里的不仅有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新型储能项目,还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近年来,朝阳市新开工清洁能源项目逐年增加,2020年8个、2021年43个、2022年44个,今年上半年合计105个,计划总投资272.3亿元。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朝阳市风电光伏装机容量454.8万千瓦、前三季度清洁能源发电量66亿千瓦时、风电光伏装机占比70%,三项关键产业指标全省领先。

清洁能源产业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朝阳市自身的苦干实干,更离不开国资央企的鼎力支持。在朝阳市,与中央企业合作已迈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中电(朝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展部副经理孟宪刚介绍,继2020年7月31日,总投资29.17亿元的5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之后,今年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再次投资朝阳,建设中电朝阳250兆瓦智慧风储一体化风电项目。

国家电投、华润、国能、中能建等重点能源央企已在朝阳深耕多年,国家电投建成全国第一个单体最大的50万千瓦平价光伏项目,华润100万千瓦风电、国能60万千瓦风电项目也在加快建设。而以国家电投集团、华能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签订投资意向的能源项目达19个,总投资817亿元。

突破老思路,摆脱老套路,探索新路子。朝阳市的发展理念已从“有没有”“够不够”转变为“好不好”“优不优”,并以清洁能源引领经济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谈起清洁能源产业,朝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敬华用“高、广、全”三个字来概括盘点。

目标定位“高”。朝阳市要使清洁能源成为实现生态价值、振兴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成为展示实力的城市名片,保障辽西地区能源供应安全。

服务区域“广”。朝阳发挥清洁能源资源优势,立足辽西北,面向京津冀和华东地区,增强清洁能源产业带动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产业项目“全”。朝阳同步推进实施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新型储能、抽水蓄能、电力外送通道、大数据算力中心等清洁能源产业项目,通过多能互补打造高效协同的绿色能源体系。

“碳”路——抓牢历史性机遇铿锵前行

这是发展之痛——曾经的朝阳市产业结构单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老字号”“原字号”占比一度高达九成,“新字号”不足一成,产品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

高质量发展之路该怎么走?产业结构又如何调?朝阳市在思考,在探索。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而在特定的时空交汇点,则会有机遇的出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金秋九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殷殷嘱托,每个词都充满催人前行的力量,听者激越、闻者奋发。朝阳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发展清洁能源正当时,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是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的必然要求,这也必将成为朝阳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恰逢其时,省委、省政府对朝阳市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予以鼎力支持与指导,支持朝阳建设清洁能源基地,要求朝阳“加快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发展”。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着眼当下,朝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依托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项目为重点,引育一批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积极推动大数据算力中心和风电光伏制氢氨等绿电应用项目,打造装备制造、发电、应用全产业链条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朝阳锁定新的目标——到2030年,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基本建成;重点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煤炭消费总量逐步减少,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有思路有行动,“培育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写入《朝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深入推进朝阳市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朝阳市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行动方案》相继出台,与此同时,朝阳市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立起来。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一级带着一级干,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朝阳市撸起袖子加油干。

进入二季度,朝阳市围绕清洁能源产业攻坚再发力。

4月13日,朝阳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队赴京参加龙王庙抽水蓄能项目施工总承包签约仪式。这一计划总投资103亿元的大项目已被纳入省“十四五”规划。

4月27日,京津冀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期间,朝阳市7县(市)区签约的25个项目,涵盖了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5月4日起,朝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7次专题研究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6月末和7月初,朝阳市招商团队赴香港、上海、江苏、北京等地,洽谈并推进多个清洁能源产业项目。

8月23日,总投资21亿元的蜂盛新型储能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

今年以来,朝阳市主要负责同志赴京沪沈等地20余次与企业家进行深度交流会商,签约不断达成,一批落地大项目加速推进。

筑路——奋力书写全产业链大文章

很难想象,10年前,朝阳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仅为88万千瓦,光伏产业基础几乎为零。弹指十年间,当地的清洁能源产业已不再是“有没有”,而是“优不优”,“风光”的力量正在逐渐改变朝阳的产业格局。

朝阳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在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朝阳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创新性思维、突破性举措开发风电、光伏等资源,加快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发展。

围绕清洁能源,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正在集聚,聚群成链,撑起朝阳高质量发展的骨架。

——风电光伏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装机规模、发电量快速提高,两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到2023年年底,清洁能源产业全年发电收入预计达到40亿元。而到2024年年末,装机容量有望达到722万千瓦。

在北票,截至今年9月末,已并网发电项目24个,总装机容量1138MW;其中,风力发电项目18个;光伏发电项目6个。在建风电项目2个,总投资12.98亿元;在建光伏项目3个,总投资11.58亿元。

——抽水蓄能、新型储能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朝阳130万千瓦、燕山湖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均已列入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华能20万千瓦飞轮储能、能建数科30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等10个项目已完成备案和可研编制工作。

今日朝阳,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与“风光”资源开发利用同步快进,一批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及配套服务基地成功落地。

——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项目不断落地。朝阳重型风机塔筒生产项目已建成;晶澳朝阳新能源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展现出浓厚的投资意向,正在朝阳开展项目前期选址等工作。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区域总经理孙云春说:“晶澳朝阳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拟建设5GW光伏组件生产规模,已于今年3月份集中开工,建成达产后预计年纳税0.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

清洁能源产业的茁壮成长,为朝阳经济发展增添了绿色新动力。统计显示,目前在库规上清洁能源发电企业24户,比2018年增加13户;2022年实现产值占朝阳全市规上工业的1.8%,比2018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五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9.1%。今年三季度,实现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7%。

朝阳市统计局局长马玉民说:“清洁能源正在逐步改变着朝阳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推进着产业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