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杭州遇上诗词

辽宁日报 2023年09月27日

尤 鉴

杭州,是诗人最愿意描摹的城市了。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大诗人白居易在《答客问杭州》中描述称赞着杭州;“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南宋诗人谢驿写下《杭州》歌咏胜景。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唐代,杭州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必经之地。宋之问、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著名诗人曾先后来此游历。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吟遍杭州四时景色,使西湖声名鹊起,四方文士会聚,促进了杭州文学的发展。他在任刺史的三年里,为杭州写过几十首诗词,如广为人知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些诗词让杭州美名远扬,起到了提高杭州知名度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因为白居易的宣传,杭州从唐朝起开始被世人所熟知。诗歌皆得江山助,风光各以文章显。杭州由此逐渐名显海内,并成为诗人重要的创作园地。

宋代,杭州文学趋于繁荣。苏轼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又出任杭州知州,“居杭积五载”,所到之处,皆有题咏,更因苏轼的文名,在他周围集合了一批文人墨客,文学创作相当活跃,杭州一时成为南方文坛的胜地。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杭州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人荟萃,名家辈出。两宋期间,杭州的著名文学家有西昆派重要诗人钱惟演,“以乐府独步”而成为两宋词脉纽带的周邦彦,杰出女词人朱淑真,以及宋末元初格律词派的重要代表周密、张炎等。此外,戏文和话本的崛起,也是南宋临安文坛空前繁荣的一大特色。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人文底蕴,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流连,并留下众多诗词。其中最有名的,当数白居易和苏东坡。

苏东坡曾在杭州两任为官,在杭州期间他赈灾安民、治理河道,同时寄情山水、吟诗问道,离开时为杭州人留下沟通西湖南北的苏堤,闻名遐迩的苏堤春晓、三潭印月、虎跑泉、柳浪闻莺、灵隐寺、孤山六一泉等处也均留有他的诗词书画印迹。苏东坡曾认定自己的前世就在杭州,他写给友人张子野的《过旧游》中曾提到“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他在此期间更是创作出了相关诗词450余首,其中咏西湖的就有160多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后西湖付与谁”……

文人墨客给杭州这座城市赋予了诗性的内涵。“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的这首《望海潮》被誉为最美的杭州诗词,将杭州美景做全景式描摹,如诗似画。《望海潮》这一词牌是柳永首创,这首词突出描写了杭州繁荣富庶的城市景象。

柳永生活在北宋经济繁荣的宋仁宗时期,当时城市发展很快,像杭州、汴梁这样的大城市规模宏伟、人烟稠密、店铺林立、商业繁荣。柳永仕途受挫后,先后多次外出漫游,足迹遍及苏州、扬州、杭州、会稽、长安、成都等地。这几次漫游,涤荡了词人久困汴梁以及仕途失意的郁闷,同时也开阔了词人的视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长调。他在漫游杭州期间写下的《望海潮》,便是这类词作中的代表作品。柳永将杭州的繁华、钱塘江的壮观、西湖的明丽融汇在107个字的描写中,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杭州全景图。读这首词的时候,北宋时代杭州的繁华景象呼之欲出。

杭州历史上就是江南地区的文化历史名城。春秋时代,先属吴,后属越,秦代定名为钱塘县,隋改名杭州,又因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所以叫“三吴都会”。古代将吴兴郡、吴郡、会稽郡称为三吴,而杭州在古代就属于吴郡。所以柳永笔下的“三吴都会”四个字,是词人从时空的角度来写杭州的悠久历史。柳永生活的北宋初期,杭州已经发展成为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东南名郡,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的都市,这正是词人笔下的“钱塘自古繁华”。

对西湖的描写,柳永选取了两个不同的生活片段:一个是市民在西湖边的欢快图卷,一个是士人游赏西湖的歌乐图卷,这也是全词的最精彩之处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游人乘船游赏西湖,船上不时传来悠扬的笛声。夜晚划船采菱、采莲的姑娘们,唱着清新动人的采菱曲,歌声飘荡在西湖的湖面上。笛声悠扬,菱歌回荡,连钓鱼的老翁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西湖赞歌。都市的繁华与人们的美好生活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上面三句是对普通市民生活的描写,那么下面的“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三句,则是对优游士人的描写。他们来到西湖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旗子,缓缓而来,声势浩大。他们在游船中吟诗作词,在晚风中听着箫鼓管弦,欣赏着西湖的醉人景致。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在悠悠古韵中,走进杭州,邂逅最美的杭州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