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韶华》:一曲高校辅导员无私奉献的赞歌

辽宁日报 2023年09月22日

《国之韶华》艺术再现了高校辅导员群体为青年成长成才无私奉献的精神,实现了观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本报记者  吴 丹  文并摄

作为辽宁省第十二届艺术节的开幕大戏,由大连歌舞剧院创排的音乐剧《国之韶华》,近日在大连大剧院精彩上演。

该剧以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曲建武为原型,清晰地勾勒出方浩、张强、陈静、章楚等生动形象,引发人们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政美育工作、大学生成长等话题的深刻思考。

大幕缓缓升起,低音弦乐反复滚奏,压抑悲伤的气氛中掺杂着医疗监护仪的滴滴声……该剧从教育厅副厅长方浩身患重病、危在旦夕的故事讲起,一曲合唱《奇迹》拉开一部关于家国情、师生情、夫妻情的音乐剧巨制。

《国之韶华》以真实人物事迹为主线展开叙述,旨在彰显思政教育对于帮助青年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角色,我看到了看似普通的高校辅导员身上熠熠闪光的道德光辉。导演曾送给我一本曲建武老师写的《爱是教育的灵魂》,这个角色让我成长。”方浩饰演者毋攀表示。

“音乐剧演员得有充足的激情,先燃烧自己,才能引燃观众,才能引发舞台和观众席的强烈共振。对舞团演员,我们也做了唱功方面的速成训练,以达到唱、演、舞三个方面的充分融合。”导演廖向红如是说。为了生动讲述这个有血肉、有温度的故事,《国之韶华》以全新的创编手法对音乐和歌舞进行解构,剧中的23个章节涵盖了美声、民族、流行乐、说唱、现代舞、语言艺术等多种艺术表演样式,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感受。从整部剧中,可以看到创作团队清晰的创新脉络,感受到导演在中国歌舞剧的叙事语言、歌舞形式和戏剧美学等方面的深入探索与全新呈现。“比如在唱腔上,融合了美声和流行的唱法,让观众更容易接受。”毋攀说。

该剧于7月29日在大连大剧院成功首演,之后主创主演人员本着打磨精品的执着精神,在听取多位专家指导意见和观众观演反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提升。对时长进行了一定压缩,结构更加严谨,情节更加顺畅,更符合现代音乐剧的节奏和观众的审美需求。

在开掘戏剧冲突方面,剧中特别设计了两名隔代的辅导员之间在教育认知和方法上的矛盾。年轻的张强起初不看好辅导员工作,对方浩辞去厅长返回校园当辅导员的举动更是不理解,但是通过剧中合理情节的层层铺垫,其思想得以转化,和方浩并肩奋斗,开发出了全新的“国之韶华”APP,对学生进行线上线下联动的思政教育。

剧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海上思政课”,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没有WiFi和 5G,只有师生间的坦诚相见。方浩用甲午海战战败的历史事件和辽宁舰在大连的威武启航做对比,生动阐释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回答了青年学生对“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成为谁”的生命哲学命题。“问自己姓甚名谁,问自己何以立足天地,问自己来自何方,问自己归属在哪里,有没有钢铁般的臂膀成为托起世界的栋梁,有没有海纳百川的胸膛装进国家民族的担当。跟我喊,我是青年!”从高亢的领唱到震撼的大合唱,该剧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得以凸显、升华。

演出落幕,《国之韶华》主题曲在人们的耳畔和胸膛久久回荡。守护青春、守护理想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意义。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辅导员代天伦说:“与传统话剧相比,音乐剧更加深入人心,我深刻地体会到曲建武教授爱学生如子的大爱精神,这部剧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曲建教授为榜样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