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浩 赵 浚 郑若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必须聚焦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而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需要依靠教材、教师、学生三大要素驱动,才能提质增效。
以教材建设为引领。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思政课教材供给需要关照全学段普遍性与各学段特殊性,形成内外联动、前后贯通的教材体系,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系统性深化教材改革,根据不同学段特色集聚多样元素,以静态的教材知识体系承载动态的教学内容,凸显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梯度性和层次性,找准各学段功能定位精准发力,逐渐破除衔接痛点、疏通过渡堵点、化解推进难点,以教材的整体规划推动不同学段思政课教材内容良性互动,实现教材提质与内容增效相协同。
按照“坚持大中小学纵向主线贯穿、循序渐进,各类课程横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原则,确保教材的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的整体要求,牵住教材建设的“牛鼻子”,重视系统优化的协调性,从需求侧完善教材内容供给。要注重统筹规划,发挥教学与科研双重优势,打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设定统一体,做好全学段课标的宏观布局和各学段教材的微观安排。要注重统一标准,教材编写风格必须体现知识体系,以统一的编写风格做好教材编写工作。
以教师教学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不同学段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处理与分析,是思政课教学实现渐次提升的关键因素。思政课统编教材是教学内容规范性的保障,教师必须倚重教材所提供的科学论述与权威结论,在落实好统一性要求的基础上,提升教学内容的理论容量与思想含量,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教师以纵横贯通的讲解推进全学段的互通共建,引领不同学段实现由小学启蒙性学习、初中体验性学习、高中常识性学习到大学实践性学习的有序过渡与有效衔接。
要激发全学段教师的活力,破除唯教材、唯学段的“两点论”。要以跨学段科研机制为牵引,大学教学发挥科研优势,中学教学发挥桥梁作用,以教学内容为抓手建立教研共同体。以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备课机制为支撑,明确不同学段的理论侧重点、讲解难点,挖掘学科特色与学段特色,实现相似核心内容的有效区分和迭代递进。要加强能力考评,实现内容优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思政课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教学目标,建构缜密连贯的逻辑框架,精准施教,实现教学内容供给与学生知识需求的有机适配。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成长的每一阶段都需要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因此要求思政课以统筹规划渐次提升、有序深化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成长接续。要对大中小学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通盘考虑,深刻了解学生“已知、未知、想知、应知”,遵照道德发展的知、情、意、行四阶段分层调整教学内容。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要在“接棒区”下功夫、做文章,在认知依赖期、认知建构期、认知完整期、认知丰满期各有侧重,实现差异协同。要遵循思维认知规律凸显内容层次性,按照“是什么—要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顺序推进知识范畴、价值范畴逐渐演变为思辨范畴和逻辑范畴。要遵循逻辑推演规律体现内容渐进性,摒弃自大学至小学的机械逆向推演与自初中至大学的简单跨越架构,保证各学段教学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要把握教学目标促进内容耦合,瞄准大学重使命担当、中学重政治认同、小学重道德启蒙的任务分层设定教学内容,构建承前启后、前后接续的教学内容体系。要贴合学生需求实现精准“滴灌”,在思政课全方位覆盖的现实情况下规避“填鸭式”灌输,考量学生认知方式、思维习惯、兴趣程度的具体差异,实现教学内容体系的多维互联,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本文为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从三个维度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L22AWT0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