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星星的孩子”照亮成长之路

——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辽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紫微
辽宁日报 2023年09月17日

本报见习记者 王 月 丁思文

桃李满天下是教师最大的荣耀,而她从教16年,教过的学生加到一起不过几十人,毕业生仅十余人;大多数老师教学生只教几年的时间,而她要“从小教到大”;很多老师对学生的希望是成为栋梁之才,而她对孩子的期待是自食其力。对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辽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紫微来说,她深谙这些“不一样”的意义。在选择成为一名特教教师时,李紫微就注定要面对很多与普通教师的不一样,但她毅然承担起师者的职责与使命,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

不一样的相处:从小教到大更像是家人

记者见到李紫微时,她正带着全班同学在操场上活动。有的孩子躺在地上悠闲地晒太阳,有的孩子沿着跑道倒着走,还有的孩子静静地坐在操场边。一个满脸稚气的孩子紧紧跟在李紫微身后,不时伸出手向她要吃的。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李紫微在操场边坐下,招呼班里的13名学生到她身边来活动。

跟在李紫微身后要吃的那个男孩今年才7岁,是班里的“小不点儿”。李紫微从兜里掏出一颗枣递给他,“吃枣要吐核儿,慢点吃,吃完老师再给你”。“小不点儿”靠着李紫微坐下,把枣放到嘴里细细咀嚼起来。李紫微的目光一遍遍从学生们身上扫过,她是在反复清点人数。

李紫微说,她从未将桃李满天下这几个字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也不希望自己桃李满天下,但学生们的成长让她体会到为师者的成就感。“‘小不点儿’以前不愿意接触别人,爸爸在家要抱他,他撒腿就跑。后来,他一点点改变,现在成了老师的‘跟屁虫’。”李紫微的语气里透着喜悦。

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小不点儿”会像班里其他同学一样,一直到18岁才会离开。教相同的学生十多年,这是李紫微和普通教师的又一个“不一样”。很难想象,同一个班级里,最小的学生7岁、最大的学生17岁是什么情形,而这正是李紫微班级的现状。“目前,我班里都是中度、重度孤独症的孩子,他们缺乏自理能力,不能上普通学校,所以就一直在这儿。”这种“从小教到大”的朝夕相处,让李紫微和学生之间更像家人。“他们就是我的孩子啊。”李紫微说。

不一样的期待:让孩子掌握更多生存技能

孩子们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记者也跟着李紫微和孩子们走进他们的“家”。推开门,一个五彩斑斓的小世界映入眼帘,这和平常教室的严肃氛围形成强烈反差。正对面墙上五颜六色的书架,是李紫微在旧暖气管上刷上颜色改造而成。和彩色书架相呼应,教室另一侧的柜子上整齐地摞着同样色彩绚丽的非洲鼓——李紫微曾组建辽阳市第一支孤独症儿童非洲鼓队,带着孩子们打着欢快的鼓点儿参加过许多演出、比赛。很多人觉得让这些孩子学会非洲鼓是不可思议的,但李紫微不仅教会了他们打非洲鼓,还教会孩子们轮滑、快板、绘画……

“谁会写这个字?”这节课不知不觉开始了。没有起立,没有师生互相问好,李紫微也没有提醒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她直接开始上课,省略了普通学校上课前的所有“仪式”。教室前的大屏幕上播放着教儿童写字的教学视频。跟着视频中的内容,李紫微手把手地教每个孩子写字,每学一个字都需要成千上万次的重复。

“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能自食其力、能自己生存,比如饿了知道吃,过马路知道躲车,能自己上厕所……”李紫微不期待孩子们长成栋梁之才,但她一定尽自己所能,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

不一样的牵挂:孩子成年之后如何照护

一会儿学写字,一会儿说几句快板,一会儿又带着“小不点儿”去厕所,在记者看来,有些零乱的课就这样结束了。

采访一次次被打断,“我得带他们去吃饭了,到点儿了,实在不好意思。”李紫微在确认孩子们一个不落都在食堂吃过午饭后,采访得以继续。“只要是在学校期间,有我管他们,我不担心,但孩子们毕业后,要独立面对与校园完全不同的环境。”这让李紫微放心不下。

“孩子们毕业了,我也会和家长们保持联系,遇到教育问题,我会告诉家长怎么处理。”今年,李紫微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提交的建议就是关于如何处理好孤独症等群体年满18周岁之后的照护问题。她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这些孩子得到更多关爱。

人们把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称为“星星的孩子”。李紫微的名字,就取自夜空中一颗明亮的星星——紫微星。也许是一种特殊的缘分,让李紫微和这些孩子相遇,全心守护,为他们照亮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