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桐
审批时限刚性压缩至20个工作日、打造“私人定制”项目审批帮代办服务品牌……沈阳市大东区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工程建设项目改革等一系列举措,让项目审批有速度、政务服务更有温度,助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好服务提升市场活力。大东区扎实推进“清风审批、阳光服务”系列工作,创新开展“首席代表服务日”,审批部门轮流坐班答疑,创新提出“零往返、零见面、零经验”政务服务模式,积极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今年上半年,新增经营主体6387户,总数突破9.1万户。大东区还着力推进法治建设、信用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获评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同时,建立了“1+1+N”部门联动机制,对118个亿元以上项目、1520家企业实施“一对一”包保,并组建12个问题攻坚组,上半年解决临时供水等25个难点堵点问题,顺利实现了华润热电异地扩建等13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其中产业项目占比高达83.1%。
好政策增强市场动力。大东区注重发挥政策支撑和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出台《大东区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2年,对科技型企业给予区级补助资金1200余万元,助力企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大东区又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45亿元,兑现政策补贴1.6亿元。举办74次银企对接活动,成功授信、贷款9373万元。开展“园区集合贷”,完成小微企业、个人双创贴息审核598.9万元。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业发展,组建沈阳唯识先进材料天使投资基金一期,沈阳多谷科技、辽宁源冷、辽宁纳夫玻璃科技在辽股挂牌。下半年,大东区还将出台《大东区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以“真金白银”的投入,进一步加大惠企政策力度。
产业园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大东区持续发力园区建设,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沈阳首个千亿产业集群。为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东区已经全面启动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高新区申报工作,进一步提高园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