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重要的汽车产业生态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沈阳市大东区:奋楫扬帆启新程 聚力攻坚谋突破

辽宁日报 2023年09月06日

华晨宝马大东工厂车间。

配有安全员的无人驾驶巴士亮相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 。

“相声江湖”演艺综合体落地大东区龙之梦板块。

老人在社区食堂就餐。

时代文仓城市书房。

升级改造后的万泉公园。 本版图片由大东区委宣传部提供

本报记者 刘 桐

提要

振兴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飞跃而上,加速奔跑,方能收获发展的硕果。

随着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深入开展,沈阳市大东区紧紧锚定“新突破”这个核心目标任务,在产业上抢先机,在发展上下苦功,在转型上勇探索。

看行动——

大东区锚定“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力争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奋斗目标,保持“工作创一流、事事争第一”的精气神,扎实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区域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打造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重要的汽车产业生态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面推动“12+1”赛道跑出加速度。

见成果——

在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全国工业百强区排名跃升至第36名的高水平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大东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均位列沈阳市首位。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均处于沈阳市前列。

逆势向上,精准突破。在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背后,是赛道上争、抢、拼、实的奔跑步伐。大东区昂扬向上,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加速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智造力”

▶坚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着力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工业跃升行动取得新突破。

大东区汽车产业底蕴深厚,区域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汽车产业加持。今年上半年,华晨宝马、通用北盛整车产量达25.3万辆,产值达936.8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引进沈阳市首个汽车零部件外资企业总部——德科斯米尔中国区总部,德凯检测检验基地项目实现签约,普林泽智能化铰链生产线建设等14个汽车零部件项目落地,奇昊底盘新工厂等8个项目开工,名华模塑等10个项目投产,华通RDC宝马东北进口零部件转运中心投入运营。

在加快发展传统汽车产业的基础上,大东区还顺应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浪潮,全面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东北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区、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一辆车,无人驾驶呼啸而来。安全员虽然坐在驾驶位,双手却放在膝盖上,方向盘自动“打方向”,行驶过程中,自主导航、自动报站,根据导航自动加速、减速、变道、转弯、掉头,遇到红灯或障碍物时自动停止或避让……前不久,这样一台无人驾驶巴士在大东区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上,一经亮相便引来各界关注。

大东区承担着沈阳市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使命,已连续三年举办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与北京亦庄智能院共同组建了沈阳车网公司,共建的沈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园区正式运营,已入驻及辐射周边生态企业30余家。

一条路,智能网联畅通起来。“聪明的车”配上“智慧的路”“灵活的网”“安全的云”和“精准的图”,这样的智能科幻场景正在大东区照进现实。眼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兴未艾,全国各地做了很多探索。大东区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各类试点示范,另一方面注重面向终端用户,让智能网联汽车不仅仅是测试、示范,而是逐步实现商业化运营。

截至目前,大东区已经建成22公里L2级别的汽车城公交专线,17.5公里的L4级别道路。此外,今年内还将建成100公里智慧道路,到2025年覆盖大东全域101平方公里、2027年在沈阳全市推广到300平方公里。下一步,大东区还将推出东中街—龙之梦旅游观光等5个智能化商用场景,促进智能驾驶走进普通市民生活。

一条链,产业集聚兴旺起来。初秋的沈阳凉意微露,在沈阳汽车城,一批大项目正星夜施工,加紧建设。8.8万平方米的智能网联大厦拔地而起,预计年底封顶,建成后将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集聚地。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东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打造云控基础平台,与中科寒武纪合作推进沈阳智能网联算力中心,为生态企业集聚提供基本测试和算力服务。

同时,大东区也是沈阳市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全产业链”品牌的核心承载区。目前,大东区已与亿华通、中能建达成全面合作,正在规划建设占地50万平方米的氢能综合产业园。年内将建成沈阳市首座加氢站,力争2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试运行。计划到2025年,建设加氢站3座以上,物流、环卫、通勤等场景氢燃料电池汽车突破600辆。

文商旅大融合

激发市场“新活力”

▶坚持文商旅深度融合,以文提升品质、以商增添活力、以旅带动人气,推进区域产业多元发展,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今年端午节假期,刚落地的大东区龙之梦板块的沈阳“相声江湖”演艺综合体引发网上火爆刷屏。场馆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近800人观演,在观赏演艺之余,还可体验餐、茶、文创等多种业态。足不出龙之梦商圈,就可以到购物广场选购商品,在室内动物园欣赏动物表演,到未来科技馆感受科幻世界,到滑雪场感受冰雪奇缘,体验“多元+时尚”文旅消费新场景。龙之梦商圈的全面升级,正是大东区近年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助推文商旅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大东区作为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主”城区,同时也是具备深厚文脉的“老”城区。

龙之梦商圈不远处,在绿树的掩映下,具有历史韵味的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内,正在进行一场“文仓沙龙”读书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加。作为沈阳城市书房的颜值担当,时代文仓城市书房采用木质构造,融合绿植、白色装饰等元素,展现自然和谐之美。这里既有“植物迷宫”,也有宽阔的阅读空间和小剧场,还设有咖啡馆、文创市集、四库全书阅读区等,能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休闲阅读需求。附近的英雄故事体验馆,由原东贸库6号库升级改造而成,通过视频影像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大东区工作、生活过的英雄人物和英模事迹,让人们沉浸式体验红色故事场景,让城市精神“活”起来。

当前,大东区文商旅融合发展迎来蓬勃繁荣的新局面,文化“软实力”正在成为促进振兴发展的“硬支撑”。

为提振居民消费信心,今年上半年,大东区还推出“乐享大东”文商旅数字化平台,举办“欢购大东”等系列主题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2930万元,带动消费超15亿元。今年“五一”期间,大东区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创造了历史新高。

俯瞰东中街商圈,大商新玛特、中粮大悦城、龙之梦、南华中环广场等众多大型商业综合体鼎立其间。近年来,又有京东MALL、超级时尚奥莱、天润·吾悦广场等一批体量大、带动性强的商业项目相继落户。在商业项目加速集聚的同时,大东区还致力于推动具有“潮玩”特征,体验感更强的娱乐项目,“相声江湖”演艺综合体、EX机器人未来科技馆、龙之梦室内动物乐园、冰雪大世界等备受游客喜爱的场景在龙之梦集聚,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微度假”胜地正悄然形成。

创新驱动赋能

释放强劲“磁吸力”

▶坚持创新平台、创新生态、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加快四大科技创新组团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

半导体材料关键设备量产、高纯度L-岩藻糖的高产率制备……捷报频传,令人欣喜。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关键,是大东区不断营造科创氛围、打造科创生态、培育科创沃土。

围绕沈阳市“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创新空间布局,大东区布局东湖智能网联汽车、北大营数字文创、沈阳大学信息技术、龙之梦人工智能4个科技创新组团,推动创新平台、创新生态、创新人才“三位一体”发展。

今年,微纳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落户大东后,设计并量产6英寸金刚石晶圆生产设备。大东区企业马卡智工参与起草全国首个《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库构建规范》国家标准。同时,创新平台持续完善,中科城市北京总部与沈阳大学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大连理工汽车产研院注册成立。

创新平台赋能,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大东区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今年上半年,新增科技型企业448家,同比增长156%。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21.89亿元,完成全年指标1.5倍。大东区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今年上半年,争取科技专项补助840万元,新光、马卡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信畅天科技等13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磁吸力”,大东区落实“兴沈英才计划”,加速集聚创新人才。今年引进2个“带土移植”科研团队。13万平方米2292套人才公寓、52万平方米东湖公园、沈阳国际智慧健康城、智慧教育、养老社区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加速推进,未来各类人才在大东的生产生活需求将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