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开幕式现场。本报记者 徐丹伟 万 重 摄
制博会现场我省企业展示的新型无人机产品。 本报记者 杨靖岫 赵敬东 摄
制博会现场展示的太行发动机模型。 本报记者 杨靖岫 赵敬东 摄
本报记者 金晓玲 李 越
展现中国“智”造魅力,汇聚全球“智慧”力量。
9月1日,辽宁沈阳,第21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制博会”)盛大开幕。
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领域唯一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国家级大型经贸展览活动,今年盛会全面升级,更为引人瞩目。
阵容升级。围绕“构建创新、协作、共同发展的全球制造业生态”这一主题,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装备制造业知名企业聚沈参展,带来国内外制造领域顶尖技术、先进装备、创新方案,11万平方米的八大展馆、11大展区全面升级、全新亮相,展商数量、展出面积均创历史新高。
内涵提升。本届制博会不仅“朋友圈”声势宏大,其内容更丰富、内涵更硬核。创新举办全球制造业峰会,诺贝尔奖获得者首次现身、深度参与,20余位国内外院士结成“天团”重磅出席,150余位全球制造业专家、企业家、科学家齐聚一堂,为辽宁制造加快升级、智造强省阔步迈进建言献智。
“大家”之言,引人深省;思想碰撞,凝聚共识。一场引领全球制造行业之先的盛会,一场为产业发展聚势赋能的盛会,一场吸引全球伙伴共享辽宁机遇的盛会,大幕开启,精彩纷呈。
高端:辽宁制造“朋友圈”扩容升级
“加快构建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符合辽宁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辽宁装备更好装备中国。”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增速持续巩固,整体回升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开幕式现场,辽宁制造、辽宁经济的发展讯息博得一阵阵热烈掌声。“我们看到了辽宁的速度,也亲身感受到辽宁的变化。”全球制造业峰会的承办方之一,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夏闻迪表示,业界对辽宁之变的关注、对辽宁振兴的热情,加之各界的支持与推动,促成了本届制博会这一创新环节——全球制造业峰会的诞生。
峰会阵容,堪称豪华。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领衔,20余位中外院士齐聚,百余位来自全球的行业组织、科研院所、高校、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早在制博会开幕之前就备受瞩目与期待,被称作智囊“天团”。
峰会设计,辽宁特色。围绕深入推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这一主线,结合辽宁制造业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峰会设置了“1+14+6”模式,即一场开幕式主论坛、14场平行论坛和6场同期重要活动。聚焦先进制造技术、航空技术、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助力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参加了上午的主论坛和下午的平行论坛,感觉真的是规格很高、‘含金量’十足。中外专家都带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创新方案与大家交流探讨,行业组织、协会组团亮相,机会难得,机遇多多。”多位与会企业代表这样表示。
开幕式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致辞中说,在国内国际各界的高度重视和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今年的制博会规模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工业精品展览明显增多,主题更加鲜明,内容也更加丰富。要充分发挥制博会的窗口和平台作用,将制博会打造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靓丽名片。
前沿:新技术新观点演绎制造神奇
功能性智能材料,是指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对外部刺激的复杂反应,且具备记忆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实现特定功能的材料。它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从未来感十足的神经形态计算机到机器人人机接口、智能膜、电池,甚至人工器官……
主论坛上,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未来材料为主题所作的开题演讲十分“吸粉”。他用生动的描述,向与会者分享了在功能性智能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此类材料在现在和未来的应用。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表示:“过去20年,中国发展迅速。我在沈阳有很多朋友,昨天还参加了烯材高性能石墨烯薄膜产业化基地项目的试生产仪式。辽宁有人才、有供应链、有消费链,很有发展潜力,相信未来合作会有更大空间。”
发布前沿,共享智慧,让制造的神奇跃然眼前、生动呈现。海南大学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董勤喜在演讲中深入阐述了超级计算在智能制造中的关键作用,包括数据结构、数据交换、并行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他认为,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技术,以及运用超级计算的强大处理能力,能有效提升制造业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会展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先导产业。辽宁拥有举办20届制博会的良好基础,着眼现实与未来,打造峰会这样一个载体、平台,邀请行业顶尖的专家学者、各种人才,把最新的创新成果带到最需要的地方、最广应用的地方进行发布,相信会非常快速地产生非常好的集聚效应。夏闻迪说,我们期待呈现这样的结果,产出更多合作的硕果。
机遇:携手辽宁合作共赢
更多合作,正在萌芽。辽宁引力,再次印证。
“我对辽宁有一定的了解,这里产业基础好,文化底蕴深,对外开放实,合作理念新。”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科学董事汉斯·乌思克尔特表示,尤为吸引人的是这里的制造业基础,让我们愿意来寻求合作机遇。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英国工程技术院院士冯长根也对辽宁十分看好,“这里工业门类齐全,科研实力不俗,是个发展的好地方。”
看好辽宁,要扎根辽宁,这是诸多与会嘉宾的共识。“下一轮的智能制造,很可能更多地从消费领域转向工业领域。拥有良好工业基础的辽宁,将拥抱新机遇。”汉斯·乌思克尔特表示,相信在未来会与辽宁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得益于深厚的发展基础,辽宁合作共赢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
“辽宁多年来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路径,严谨度、规范性非常高,这是辽宁的优势。”深圳吉兰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晋生表示,公司正在做机械制造领域的智能化,而在这个领域,辽宁有很多大国工匠。如果用数字化的方式,将大国工匠在加工零件过程中的感觉抓取出来,做成软件,那么这个软件将能够服务非常多的行业。这很可能是我们与辽宁合作的一个窗口,期待我们可以用数据化的方式,推动辽宁工业软件体系的发展。
产业升级,需要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盛会之上,人才培养也是各方关注的热点。冯长根在现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引用留育,让辽宁这方投资兴业的沃土开出更多更美的智造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