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父子碑刻:汉代篆书经典

辽宁日报 2023年09月01日

袁安碑拓片及细节放大图。

袁敞碑(部分)及细节放大图。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文并摄

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书法史上,东汉袁安袁敞父子的碑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袁敞碑藏在辽宁省博物馆,但从发现至今的100年时间里,这块石碑留下许多谜题,学界也一直在争议。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袁敞碑的众多谜题逐一得到破解。

1 父子二人石碑在河南相继被发现

在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中,有两块石碑较为特殊:这两块石碑的主人是父子关系。不仅如此,仅就书法而言,这两块碑刻是后世书法爱好者的重要摹本,广受追捧。而且,从发现至今的百年时间里,学界围绕这两块碑存在的多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这两个墓碑碑刻就是“袁安碑”“袁敞碑”,袁安为父,袁敞为子,前者被河南博物院收藏,后者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父子二人的石碑都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被发现的。1923年,袁敞碑首先被发现,6年后,袁安碑也被发现,二者相距1.5公里。

二者相比较,袁敞碑破损严重,袁安碑相对完整。袁敞碑曾被当地村民当作槽基使用很久。因为碑刻残损,又缺少碑主人姓名等重要信息,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不知道这块石碑的主人是谁。

1923年前后,著名金石学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马衡在拿到袁敞碑拓片后,根据碑文中仅存的一些字迹和文字内容,推断出这是一块东汉碑刻。后来,他又结合历史文献,确定这块石碑为东汉重臣袁敞的墓碑。

就在马衡做出这一推断的6年后,袁安碑被发现。因为袁安碑较为完整,字迹清晰,从侧面印证了马衡当初对袁敞碑的判断。

马衡字叔平,袁敞字也是叔平,所以,马衡对袁敞碑十分珍爱,想花钱买下它留作纪念。不巧的是,1925年,这块石碑被洛阳古董商卖给了收藏家罗振玉。后来,袁敞碑进入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知名书法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杨频对这两块东汉时期碑刻有着多年研究,他这样说:“对袁敞碑的解读,一定要对照袁安碑。一方面,袁安碑较为完整,另一方面,这两块碑刻有太多相似之处,外观形制、碑文内容、书写风格等方面高度一致,在研究的时候二者可以互相印证。”

辽宁省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袁敞碑刻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碑存高77.5厘米,存宽72厘米,厚10厘米。此碑无碑额,有穿(工匠有目的地在碑上凿的孔),位于第五字下,占两行两字。碑有断缺,碑身篆书10行,每行残存4至8字不等,存70多个字。

袁安的石碑主体尚存,碑高139厘米,宽73厘米,厚21厘米,碑石为竖式长方形(原石为圭首,已残为平首),有穿。碑文小篆书写,共10行,行存15字,计139字。

2 东汉朝廷为袁安袁敞同时立碑

文献和石碑记载,袁安死于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袁敞死于汉安帝元初四年(公元117年)。也就是说,在父亲袁安去世25年后,儿子袁敞去世。既然二人相隔25年去世,二人的石碑不论是形制还是书写风格,为什么会高度一致呢?

疑问还不止于此:

——东汉时期,石碑刊刻以隶书为主流,但袁安碑和袁敞碑均以篆书书写,背后原因是什么?

——如果这两块石碑是袁安和袁敞的后人或门生故吏所立,按照东汉习俗和惯例,开篇会写“君讳某某、字某某”,而这两块石碑并不是这样,而是直呼“司徒公袁安”“司空公袁敞”,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上述问题,杨频有自己的理解。他较认同马衡的推断,即为袁敞立碑时追立袁安碑。

也就是说,虽然袁安和袁敞父子先后去世,但实际上,这两块石碑是同时竖立的,即两块碑是在袁敞去世时一并凿刻竖立。这就涉及另一个话题——袁敞是怎么去世的?

历史文献中对袁安、袁敞有较多记述。袁安,东汉末年豪强袁绍的四世祖,官至位列“三公”之一的司徒。袁敞和他父亲一样,晚年官至“三公”之一的司空,但是,与袁安的寿终正寝不同,袁敞被蒙冤,后策免,他为证清白自杀身亡。

《后汉纪·孝安皇帝纪上》:“夏四月戊申,司空袁敞薨。敞字叔平,少有节操,及在朝廷,廉洁无私。坐子与尚书郎张俊交通,漏泄省中语,策罢。敞不阿权势,失邓氏旨,遂自杀。”而《后汉书·袁敞传》对袁敞的死因记录得较为详细。

简单来说,袁敞的儿子袁盱与尚书郎张俊在通信的过程中,泄露了东汉朝廷的秘密。当时,安帝年幼,邓太后临朝。邓太后一气之下将袁盱和张俊投入狱中,袁敞也因此被免去官职。十分注重名节的袁敞深感绝望,于是选择了自杀。但让袁敞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儿子袁盱和张俊入狱期间,张俊狱中上书,感动了邓太后,二人最终被赦免,但此时袁敞已经自杀身亡。

《后汉书·袁敞传》中记载:“朝廷由是薄敞罪而隐其死,以三公礼葬之,复其官。”也就是说,因为赦免了袁盱和张俊,所以朝廷也减轻了袁敞的罪名,并且隐瞒他的死因,以“三公”葬礼让其官复原职。

从史书上看,朝廷“隐其死”“复其官”的目的达到了。所以史书中仍以司空官职称袁敞:“司空袁敞薨。”

杨频分析认为,正是因为经过了这一波折,所以袁敞碑并不是袁敞的后人所为,而是东汉朝廷为其竖立的。既然是朝廷所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袁敞碑的开篇并没有“君讳”等字样,而是直呼其名。

杨频还表示,因为袁敞事发突然,从自杀到入葬前后仅13天,所以肯定是入葬家族墓园。朝廷在为其立碑的同时,也一并为其父袁安立碑,以相同的“薨”字和最高委任等级的篆书字体,含蓄表达对父子的纪念,这也就解释了袁安碑和袁敞碑为什么都是直呼其名、为何都用“薨”字、书写内容与行文格式也相差无几等一系列问题。

3 两块石碑上的篆字由同一个人书写

虽然围绕袁安碑和袁敞碑的一系列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但还有一个问题——汉代碑刻,一般都是隶书撰写,用篆书来凿刻碑文十分罕见。袁安碑和袁敞碑为什么要用篆书来书写呢?

“这仍与东汉朝廷‘薄敞罪’‘复其官’有关系。”杨频表示,根据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考证,汉代对诸侯王和“三公”委任的策命,必须用篆书书写,而罢免的策命则使用隶书。

对于袁敞,朝廷通过“三公”规格的葬礼“复其官”,这块碑刻相当于一张委任状,因此使用了篆书。

那么,袁安碑和袁敞碑的书写者又是谁呢?

“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书写者是曹喜。即使这两块碑不是由曹喜一个人来书写,也很可能是曹喜和他的弟子一起书写的。”

杨频分析认为,一方面,袁安碑与袁敞碑的篆书风格凸显了曹喜所创的“悬针垂露”法。文献所说“稍异斯法”,就是说当时的篆书与秦代李斯稍有不同。另一方面,袁氏父子所处的时代也与曹喜相当,再加之这两块石碑均由朝廷设立,担负着朝廷一系列政治使命,所以由当时朝廷中最著名的书法家曹喜来撰写碑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袁安碑、袁敞碑最吸引人之处,就是篆书。这些汉篆,既有秦篆基础,又兼具汉代隶书时代的方折特点。这些汉篆字体舒展,结构宽博,遒媚自如,婉劲多姿,表现出一种大方、凝重、端庄的气度,代表了汉代一流水准的典型官方篆书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文化与碑志发展演变过程的珍贵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