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梅
不久前,我省认定了首批20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自获得认定以来,不少基地相继开展了公开课、主题展览等特色活动,积极讲好辽宁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略有遗憾的是,其中常年向公众开放且不受个人或团体等参观形式约束的基地只是少数。这种“有条件的参观”,在我省其他一些具有弘扬科学家精神作用的科普教育基地中同样存在。科学家精神代表着一种精神高度,是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仅需要这些基地“我家大门常打开”,而且也需要开得更大一些,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科学家的世界,体验科学家的精神。
基地大门常打开、开大些,是为了更好地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是其核心内涵。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忘我奋斗,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大力弘扬。如今,我们要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更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基地大门常打开、开大些,是为了带给参观者便捷。目前,这些基地主要是依托科技馆、博物馆、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工程纪念馆(遗迹)、高校院所、科技类人物纪念馆和故居等设施建设,考虑到管理、人员、费用或教学科研生产要求等方面的因素,部分基地对参观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条件,如有的在寒暑假关闭,有的只在工作日开放,有的仅接受团体参观。这就需要基地应以更强烈的使命感,切实担当起基地的社会责任,想办法克服困难、不怕麻烦,延长开放时间、扩大参观群体范围、减少限制条件,让公众有更多机会零距离感受科技之美、领略大师风采,让科学家精神看得见、摸得到,让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加速形成。
基地大门常打开、开大些,同样也需要这些基地更主动地贴近公众。要深入挖掘优秀科学家的学术思想、人生积累和精神财富,在开展常规学习教育活动的同时,创新开展特色鲜明、讲求实效、形式多样的科学家精神教育活动,提供多种科学家精神教育服务,以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他们在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家故事的同时,牢记科学家的样子,在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