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忠中 李洪彪 何 娜
服务型制造是以制造为基础推动制造和服务融合的产物。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高度体现产业融合创新的新型产业形态。推进服务型制造转型,加强数智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广聚数智化人才,促进服务型制造转型提质增效,为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作出贡献。
辽宁服务型制造发展急需数智化人才
服务型制造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服务型制造的发展需要推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其他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与融合,进而实现制造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服务型制造转型,是增强我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随着技术发展,数字化管理师、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供应链管理师等数智化岗位应运而生,对服务型制造转型的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第一资源。实践已经证明,数智化人才队伍是辽宁服务型制造转型的重要支撑。随着《辽宁省进一步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工作方案》《辽宁省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认定管理办法》等文件的出台,我省正大力推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以提升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无论是制造业数字化管理云平台,还是工业仿真技术云服务平台,都需要数智化人才。加快建设数智化人才队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辽宁服务型制造转型过程中,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的运用,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大幅提升,对数智化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构建数智化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辽宁要实现服务型制造转型,必须大力建设数智化人才队伍,营造吸引、培育数智化人才的生态系统。在培育数智化人才方面,一是深化政产学研用。加快建设辽宁省重要数智化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同时,由政府统筹协调,推动服务型制造业体系建设,畅通人才与平台双向选择路径,为全省服务型制造转型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二是以企业转型、观念变革引领数智化人才发展。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是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以要素投入推动人才培养,加大服务型制造转型过程中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多渠道构建数智化人才交流新模式。充分利用人、财、物等要素资源,开展“新形势、新技术、新服务”等数智化高技能人才的素质提升培训,对列入培训补助计划的项目给予资助。发挥省内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引进服务型制造领域的知名企业落户辽宁,为数智化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沃土。
在引才方面,一是向基层放权,发挥制造企业等用人单位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加大数智化人才引进力度,对于急需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可采取突破常规的引才策略。借助人才中介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充分调动人才中介机构引才积极性,更好地为辽宁定向挖掘和引进服务型制造转型数智化人才。二是优化数智化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通过实行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各地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服务型制造转型,对服务型制造企业改革给予定向指导和帮扶,以改变服务型制造企业规模较小、企业运营成本较高且未实现规模效益的局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筑巢引凤。三是加快培育企业和品牌,为数智化人才提供良好发展平台。同时,支持服务型制造企业设立创新实践基地,为引进数智化人才提供良好工作环境。
以人才优势促进辽宁服务型制造提质增效
英才聚,则百业兴。数智化人才是辽宁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新动能,能够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可以通过健全人才评价标准,给予数智化人才更加精准的定位,匹配更科学的岗位,做到用人所长。同时,赋予人才一定的权力,给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用企业提供的多种发展路径,灵活选择合意的发展模式,以此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解决数智化人才提出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调动数智化人才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对数智化青年人才的长期培养任用,给予更多的包容,降低试错成本,为青年数智化人才提供施展抱负的舞台。同时,加强对数智化人才创造的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增强制造业服务化的竞争力,形成数智化人才的虹吸效应,通过数智化人才推动服务型制造转型,提高企业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要营造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尽最大努力为人才创造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打“感情牌”“服务牌”,营造“环境引才,服务留才”良好氛围,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为服务型制造集聚数智化人才,通过努力营造拴心留人、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让数智化人才在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项目(7197105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