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安康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辽宁日报 2023年05月09日

田鹏颖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和战略高度,把人民幸福安康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联系起来,深刻地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的真谛,对于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伟力,共同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中,高质量发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大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因此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做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部署,提出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一艰巨而宏伟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必须长期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深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35年要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总体目标,就必须创造性运用好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的发展方式,以高质量发展实现民生的改善,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夯实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才能不断改善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进而为精神富裕提供物质保障;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平衡协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能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更好地建设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最终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高质量发展正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重要理念,蕴含着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贯彻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发展方针,契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破坏自然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让人们不断增加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就充分表明以人民为中心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发展为重要动力。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创新为驱动,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进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质量发展以协调发展为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高质量发展要在注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行有机结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必要条件。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以开放发展为重要途径。高质量发展坚持了改革开放,并通过加强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不断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多样化的需求。

高质量发展以共享发展为重要目标。高质量发展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的幸福安康。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根本支撑。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我国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单一化发展为多样化、差异化、层次化和个性化的现实状况,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充分性,推动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选择。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而发展质量不高恰恰是不平衡不充分的本质。因此,要想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矛盾,就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通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生产要素质量,以实现我国供给质量和效率的协调提升;以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最终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发展的充分平衡。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落脚在人民幸福安康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民生保障;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创新驱动,加强开放合作。以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态度,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