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日让我们拉开大幕

辽宁日报 2023年03月27日

李海卉

今天是世界戏剧日,今年也是我国戏剧梅花奖设立40周年,我们就来共享戏剧艺术的盛宴吧。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从中国京剧到现代舞台剧,戏剧在时间上横跨4000年,空间上遍布六大洲。读懂戏剧,就等于破解了部分人类精神文化追寻的密码。

“如果要通过某种艺术的途径来探索一个族群的集体心理,我至今认为戏剧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只有戏剧,自古至今都是通过无数观众自发的现场反应来延伸自己的历史的。”余秋雨在《中国戏剧史》中道出了他对“戏剧文化”的理解。

4000年戏剧尽在眼前

但凡讲到戏剧,我们好像只记得古希腊悲剧,再就是莎士比亚。《牛津戏剧全史》告诉我们,在莎士比亚之前,戏剧经历了中世纪戏剧的沉淀,以及当时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戏剧的共同发展,才有了后来集大成者的莎翁。

《牛津戏剧全史》可谓是一部经典的戏剧百科全书,是系统梳理4000年戏剧的全史,全面覆盖六大洲戏剧类型。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从公元前27世纪埃及庆典讲起,讲到充满古典气息的古希腊戏剧、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戏剧、充满人文精神的文艺复兴戏剧,再讲到中国的京剧,还有日本的歌舞伎、野性十足的非洲部落戏剧、富有时代特色的俄罗斯戏剧以及19世纪到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戏剧。

一眼看尽千年喧嚣。作为一部戏剧全史,该书全景还原了台上台下的戏剧世界:不仅从剧本、布景、演员上展现戏剧本身内容,还从观众互动、剧院运营、历史背景等各个方面呈现戏剧世界的全貌。

打开戏剧研究新维度

戏剧的发展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政治、经济、社会变革、民间娱乐等因素融合在一起。《20世纪中国戏剧史》讲述了从1900年到2000年100年间戏剧的发展历史,是对中国戏剧历史的整体观照。在这部大约120万字的书里,作者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戏剧知识体系,将京剧、话剧、昆曲、秦腔、越剧、粤剧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究,形成一部以“戏剧”为主体的戏剧史。作者傅谨说:“我希望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戏剧’的历史,而不只是‘剧本’的历史、新剧目创作的历史或其他形式的历史,使之更接近于戏剧本体。”

傅谨教授从“民间立场”“演出娱乐”等出发,重构了20世纪中国话剧的发展史,还从“大戏剧观”出发,囊括了京剧、评剧、楚剧、沪剧、昆剧、川剧、越剧、粤剧、扬剧、黄梅戏、莆仙戏等诸多戏曲剧种,完整呈现20世纪中国戏剧生存与发展的多样性。这本书跳出了已有对“戏剧”的认知界限,从更为宽广的角度重新衡量话剧以及中国传统戏曲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打开了戏剧研究的新维度。

每一次翻拍都是致敬

了解经典莎剧,是了解西方文化的捷径。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给世界留下了37部戏剧,这些作品为后世的戏剧和影视作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

莎剧被翻拍了一次又一次:美剧《纸牌屋》借鉴了莎翁的历史剧《理查三世》;日本导演黑泽明的作品《乱》和《蜘蛛巢城》都在向莎翁致敬。

莎剧的魅力在于,排山倒海、气势磅礴的台词和对人性的深入开掘。麦克白式的对权力的贪婪,李尔王式的谄媚,奥赛罗式的轻信和嫉妒,哈姆雷特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犹疑……莎士比亚呈现了五光十色的人间百态。

莎士比亚早期写喜剧,中期写历史剧,晚年写深刻的悲剧。莎翁的语言精彩绝伦、饱满激荡,有一种历经世态之后的洒脱机智。

此刻,让我们来重温莎翁剧《麦克白》里的著名台词吧:“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莎翁在1606年描摹的无意义的“喧嚣与骚动”,323年后,成为美国作家福克纳著名的意识流小说的标题,这就是戏剧高于生活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