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学雷锋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辽宁日报 2023年03月16日

大连海事大学教师曲建武与学生们一起交流。

本报记者 张颖

雷锋是一座丰碑,他的精神让一代代人仰望追随。在雷锋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有一群人以学习雷锋为自己的精神信仰,无私的奉献和付出让其收获“道德模范”这一殊荣。他们身上,闪现着雷锋精神的道德光芒,激励着更多的人见贤思齐,让雷锋精神在一代代人的赓续传承中开枝散叶、发扬光大。他们早已将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他们是雷锋精神的持续践行者。《纪念》报道团队记者与多位道德模范对话,听听他们对传承雷锋精神如何说,如何做。

让青年锚定人生的价值坐标

曲建武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

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他的精神是永恒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

在高校将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意义深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内涵,要理解雷锋精神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青年学生成长的意义。一个青年学生未来能否成为国之栋梁,主要看他们是否有思想力。雷锋精神是永远的“精神食粮”,用雷锋精神滋养的青年学子才能对祖国更有情感,学习更有动力,更有责任和担当。

大学要成为将学雷锋活动化作经常的载体,保证学雷锋活动能够经常开展。学校应该是青年学生学雷锋活动的主阵地,要把学雷锋活动融入教师日常的教学环境中,以此保证学雷锋活动的日常化、经常化。新时代学习传承雷锋精神,有助于青年学子锚定人生的价值坐标,厚植家国情怀,奉献祖国。

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

小事做起

陆国斌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

第八届辽宁省道德模范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学雷锋活动应该是一件常年做的事情,从懂事时起,雷锋对我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我每月、每天都在做,推动学雷锋活动不断与时俱进。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要从生活中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老师讲好每一节课,多关心、关怀学生,在讲台上时刻约束言行举止,注重师德传承,这学习的是雷锋甘当螺丝钉的敬业态度。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心同学,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融入日常生活,这学习的是雷锋“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的奉献精神。

将学雷锋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的具体做法很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我来说,就是用自己的艺术能力为国家、社会、家乡多作贡献,用画笔传承雷锋精神,在身边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魏国升

中共朝阳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第一届辽宁省道德模范

在我看来,将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为学雷锋赋予鲜活的载体。进一步讲,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深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拓展了雷锋精神的价值理念,成为彰显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主要载体;志愿精神集中体现了雷锋精神的价值内涵,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途径。

“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就是要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定期定点开展活动,能够使学雷锋活动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制度化——不断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就能使学雷锋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

学习凡人善举,

传递爱与善良

唐革军

第五届辽宁省道德模范

雷锋的每件事迹都谈不上惊天动地,但一件件汇集,一代代传承铸就了雷锋精神的丰碑。

学习雷锋要融入日常,普通老百姓很难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儿,纵观雷锋的一生,他做的事情都是很日常化的,比如雨中送大娘,帮战友缝补衣物、理发等,这些都是人人可学,人人可做的。新时代学习雷锋,要学习那些令人感动的凡人善举,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爱与善良。

学习雷锋活动要化作经常,不能凭一股脑儿地热情,学雷锋就要持之以恒,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用微弱的力量影响了一群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投身志愿服务中去,持续发扬志愿精神,形成爱的流动,温暖了我生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