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辽宁日报 2023年03月16日

东北大学四位专家学者、行政干部与本报记者就新时代学雷锋应该“学什么、谁来学、怎么学”进行了探讨。本报记者 杨靖岫 摄

本报记者 张晓丽

2月28日,开学不久,《纪念》特刊报道团队走进东北大学。在东北大学浑南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会议室中,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副教授曾薇、综合办主任高青、综合办副主任崔盼盼四位专家学者、行政干部与本报记者就新时代学雷锋应该“学什么、谁来学、怎么学”进行了探讨。

田鹏颖: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雷锋精神深层本质的理论概括,是对雷锋精神演进规律的哲学把握,是对雷锋精神应时代需要的政治自觉,是对雷锋精神传承弘扬的历史期待。

高青:“雷锋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雷锋精神已经过时。”曾几何时,社会上也曾出现过“雷锋三月来、四月走”“雷锋叔叔没户口”的现象,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雷锋精神之所以永恒,是我们在奔腾不息的精神生产实践中、在学雷锋日常生活实践中坚定主张、不断追寻、努力传承、普遍践行、守正创新的结果。只有在制度的保障、榜样的引领下,雷锋精神才能得到传承,才能永恒。

田鹏颖:习近平总书记将弘扬雷锋精神置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的重要高度,深刻阐释了雷锋精神在当代永不褪色的重要价值以及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极端重要性。雷锋精神之所以永不褪色,一方面是其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因坚守而历久弥坚,另一方面是其内在丰富的精神蕴含在不断地外现、发展、创新而穿越历史时空。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为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供给着浓烈的时代热情与精神动力,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注入精神能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丰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做新时代‘雷锋式’党员干部,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这句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雷锋精神之所以永恒,更需要榜样的引领。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站在学习雷锋的最前沿,成为雷锋精神真正的传承者,这一点意义重大。人是环境的产物,学雷锋活动只有在社会先进分子中蔚然成风,才会带动全社会学雷锋。

曾薇:过去很多人认为学雷锋,学的是“雷锋叔叔”,是学生的事,有些党员干部把自己排除在践行雷锋精神的行列之外。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我们发现过去的认识误区,过去一直强调学雷锋从娃娃抓起,但一琢磨,娃娃要跟父母学,父母要跟党员干部学,如果党员干部不学雷锋,而是将学雷锋的历史责任和义务交给孩子们,是对历史极不负责的表现。未来,我们在思政课堂上引导学生学雷锋,首先我们要争当雷锋。

崔盼盼:只有党员干部学雷锋,学雷锋活动才能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党员干部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是带动社会发展的攻坚力量,也是社会风气的领跑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是家人、朋友效仿的典范。只有党员干部走在学雷锋活动的前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雷锋精神才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田鹏颖:党员干部学雷锋,要实现从学雷锋的“要求者”向“践行者”转变,确实需要切实可行的途径和办法。我认为党员干部要全方位学雷锋,把雷锋精神转变为自己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交往方式,要让雷锋精神从“形而上”走到“形而下”,让雷锋精神在广大领导干部当中成为“既顶天又立地”的存在,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真正成为雷锋精神的带头践行者,才能在雷锋精神的传承中发挥真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