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讲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辽宁日报 2023年02月23日

张秋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这为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高度讲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善用思政课,落实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从现实维度把握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由于每一个重大历史时代都会出现相应的发展问题,在破解这一发展难题的实践中,就会产生这个时代新的理论成果。“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是推进思政课建设与时俱进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政课作为巩固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渠道,政治引导是其基本功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和“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在思政课授课过程中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青年。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具体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加深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培养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从理论维度把握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正确方向。首先,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努力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断夯实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思想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政课教学必须扎根社会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善于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要将教室教学的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的大课堂,将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引导青年学生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后,讲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要具有广阔视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大历史观,从人类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同时,既要着眼现在,又要面向未来,既要引导青年对外部世界的风云变幻进行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又要注重讲清楚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引导其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从实践维度把握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科学方法。落实“大思政课”理念要增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完善“大思政课”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全社会育人格局,与时俱进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创新。首先,要完善“大思政课”体制机制建设。“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密切合作,加强顶层设计,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大思政课”的协同联动和整合贯通。其次,要多方协同形成齐心育人合力。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最优化需要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全方位齐参与、齐助力,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在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家校合作,将课堂中所传授给学生的内容融入家庭生活中。同时,政府和社会要为“大思政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多元主体发力确保思政课的实施效果。最后,要促进“大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是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举措。要用好新媒体资源,采用更为灵活多元的形式,拓展建好思政实践课、选修课、慕课等多频谱课程,以此使“大思政课”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鲜活。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