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影视与文学互相借力破圈

辽宁日报 2023年02月14日

高 爽

电视剧《狂飙》的热播,让剧中主人公经常翻看的《孙子兵法》登上图书网站古籍销售榜首;电影《满江红》的热映,让很多人开始重新背诵《满江红》;电影《流浪地球2》和电视剧《三体》则带火了《三体》等一众科幻小说的阅读。这类新闻的集中出现,很值得关注。

优秀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互相成全并非新鲜事,上世纪80年代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的崛起,就是从对莫言的《红高粱》、李碧华的《霸王别姬》等小说的改编开始的,而莫言等作家的影响力也借电影走出了文学圈,为大众所熟知。更近的例子就是去年的热播剧《人世间》,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了作家梁晓声。

但这一波由影视带动阅读的热潮,似乎又有不同,它不再是从影视剧到原著的简单链接,而是由对一部作品的关注,放大到对一个时代的历史回顾、一种文化的思考。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对经典作品的改编,而是杂糅了文学、历史、中国哲学思想等多重内容,当他们的艺术呈现技巧足够好,当他们的文化素养足以驾驭这些因素,可以为观众提供的也就更多。比如,本来是描写当代生活的《狂飙》,却让观众对《孙子兵法》感兴趣,就是因为创作者对《孙子兵法》的理解足够深入,在作品中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让观众爱看,才有了探究的热情。

而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他们同样不满足于亦步亦趋地跟着影视走。比如电影《满江红》带来的讨论,从词作《满江红》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岳飞,到中小学课本中是否删除了《满江红》,再到历史上的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莫须有”究竟有几种讲法,都已经脱离了电影提供的剧情,讨论的内容更多更广。那些本来是面向未来的科幻作品,读者的关注点也不仅仅是未来以及科技本身,而是放大到了历史和文化层面。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令人惊喜的结论:一是这些年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文化素养的普遍提高,让受众可以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和思考,而反过来,也倒逼着创作者必须在深耕历史文化上下功夫,浅层次地展现一段历史事实、卖弄几句古人诗句和经典格言显然已经不够了。二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巨大能量还有更广阔的释放空间,不仅仅是影视剧,近年来像《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各类成功的文艺作品一再证明,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空间越来越大。

当然,上述的议论是仅就一些优秀影视而言的,虽然好作品扎堆出现,但是不能否认,仍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还在低水平徘徊。解决这一问题,同样只有一个路径,就是以经典为根本。以前我们一直在说,公众不读经典,是因为经典作品难读,“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所以需要靠影视剧来把它们通俗化,降低阅读门槛。但在公众的文化素养已经普遍提高的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能力去读更为深刻的作品了。所以,大力提倡经典阅读正当其时。毕竟,小孩子可以靠电视剧把《三国演义》的故事当成历史,靠玩游戏知道庄周与蝴蝶有关系、李白可以剑气杀人,大人要是还这样说,可就不太应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