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艺人许同贵把“成语”说到央视

辽宁日报 2023年01月31日

本报记者 赵乃林

“黄河北岸有两座高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这两座高山太大了,方圆700里,高有8000丈,单表高山的对面有个村子,村子里的人要出门儿可就麻烦了……”1月30日8时30分,央视戏曲频道“名家书场”栏目正在播出我省评书表演艺术家许同贵的新编长篇传统系列评书《成语传奇》,这一段讲的是《愚公移山》。

从今年大年三十开始,许同贵的评书《成语传奇》作为新春贺岁特别节目在央视“名家书场”开播,已播出《愚公移山》《嫦娥奔月》《负荆请罪》《鸡犬升天》《陶侃龙梭》《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段子。这些天,每天上午播书时间,许同贵都会和家人静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他表演的评书,他会记下这一段编创及表演上的得失,家人们也会一起点评他这一段讲得如何。每天观书,一家人的眼里都是喜气,但观后的点评有时还会唇枪舌剑。

许同贵是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文工团的评书演员,自编自演的评书《成语传奇》是他用传统评书艺术解读成语条目、演绎成语故事的一种新的艺术尝试,去年8月先期在央视录制完成24段。据介绍,评书《成语传奇》的创作,按照优中选优、精益求精的规则选择符合时代精神要求、适合评书表演的成语条目,如爱国的、励志的、治学的、德孝的题材,创作蓝本注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的融合。

“在演绎《成语传奇》时,我注重突出多种艺术元素,力求呈现综艺式的表演风格。如说《愚公移山》时,说愚公吹响了集结号‘嘟……’这个地方来了一个口技,要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号召家人大干苦干加巧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说《女娲补天》时,女娲造人造家畜,鸡鸭鹅狗满圈跑,骡马成群,牛羊肥壮,叫驴嗓门高,喊一嗓就好像火车拉汽笛一个样,组成了庄稼院的大合唱,这地方就用口技表演六畜兴旺。”许同贵说,老书新说用了当下的生活用语,新词加口技拉近了时代与观众的距离。

61岁的许同贵说,他的评书表演,有家传又有师承。他的老家山东惠民有一个闻名中外800年历史的胡集书会,二祖父许英武、二祖母小白鞋和母亲洋凤凰都是山东有名的西河大鼓艺人。家风、乡风的熏陶,使他走上艺术之路,他拜评书大师刘兰芳为师,在山东故乡除说书外,他还演过山东豫剧,其后加入辽宁喀左民族文工团。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艺术团体,在这里他成长为一专多能的“艺术万金油”,演过十几年的评剧丑角儿,说快板、评书、相声,唱东北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演小品、演话剧,还演过电视剧等,有了“关东山里红”“帅怪双杰”的美称。

去年秋,在央视“名家书场”栏目录制完成系列评书《成语传奇》24集、《包公挂帅》25集后,又回家乡在喀左县文化馆改编录制补齐60集的《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曾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档案、心灵的史记,是百科全书式的重要著作,几乎包括了中国故事的各种类型。”许同贵说,这也是他录制此书的缘由。

“评书是表演艺术,它不仅是属于案头的纸质文本,更应是活在舞台上的立体活态艺术。僵则死,变则通,说书艺术应求新求变,继承是基础,创新才是出路。当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传承、恢复优秀传统艺术的好政策,评书艺术正在复兴,呼吁社会各界多多呵护这一古老的艺术,使之永葆艺术青春。”许同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