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无处藏身

——我省开展基层“微腐败”大清扫综述
辽宁日报 2023年01月19日

本报记者  王  坤

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

2022年,在省纪委监委部署推动下,全省各地全面打响了基层“微腐败”大清扫歼灭战,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查处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是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政治任务。

在这场基层“微腐败”大清扫中,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健全“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持续向群众反馈查办结果,确保办理结果经得起人民检验、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

截至2022年年底,省纪委监委全面起底、分批交办的10975件“微腐败”信访举报已全部办结,共立案3503件,处分处理8775人,为1668名受到失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

紧盯“微权力” 清扫“微腐败”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微腐败”啃食的是群众利益,破坏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动摇的是党的执政根基。

“问题不放过,惩处不手软。”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描述这场“微腐败”大清扫,“就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卷残云般将散落在基层各角落和藏匿在基层深层次的腐败问题彻底清扫。让违规违纪者‘猝不及防’,对腐败问题‘无微不治’,实现清仓见底。”

“微腐败”大清扫中,沈阳市皇姑区纪委监委收到了陵东街道东窑村低价出租集体房产的举报。

“手续、材料看起来很正常,为什么群众还要举报?”陵东街道纪工委书记佟瑞平说,“一定存在没有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必须深挖彻查。”陵东街道纪工委组成调查组,入村逐户摸排、了解实情。经调查发现,账面上55万元的年租金远远低于当年的评估价,而且签订合同时只经过村“两委”班子口头研究,未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也未进行资产评估,在程序上严重违规。陵东街道纪工委对包括村党总支书记肖某在内的5名村干部给予党纪处分,对低价出租的房产重新评估,补收剩余租期租金,为村集体经济挽回损失18.5万元。

“一笔没差,一分不少。”当本溪市平山区千金街道化肥社区230户动迁户拿到总计280余万元的动迁房屋差价款时,他们感激地说,“纪委监委对群众利益负责任,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动真格。”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小微权力”,紧盯资金密集领域、问题突出行业、群众关注环节,特别是惠民惠农、征地拆迁、生态环保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不打招呼、直插基层,深入实地监督检查,让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无处藏身。

“微腐败”,大整治。“微腐败”大清扫中,全省各市整合县乡村监督力量,健全完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一体、执行有力的监督体系,常态化实施“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进一步激活末梢监督。

“用‘兴师动众’来形容这次大清扫并不为过。”辽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一把手”挂帅、全员参与,全流程挂牌督战。针对首批交办的300余件举报件,辽阳市纪委监委“挂图作战”,分领域、分阶段、分步骤采取对策和方案,逐一突破。

在沈阳市,市纪委监委统筹研判问题线索、推进工作进程,建立日统计、日通报、日调度制度,并根据群众对办理结果满意度定期向职能部门发出提示函、提醒函和督办函,以此推进“微腐败”大清扫提质增效。

“微腐败”,重整治。在涉企服务中,有的基层部门拖延审批时限,“慢作为”问题突出,有的基层干部违规操作或者收取服务对象财物,“乱作为”问题明显……这些问题严重破坏营商环境和“亲”“清”政商关系,影响很大。省纪委监委部署推进营商环境监督行动,就是针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刹住歪风邪气,绝不允许“小事化了”。一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8个重点领域,共立案622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847人,移送司法机关439人。

省纪委监委成立7个调研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交叉互查”,严格审核把关,确保问题查处到位,确保“微腐败”大清扫清得干净、扫得彻底。

专挑疑难件 啃下“硬骨头”

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朝阳镇暖泉村村民李德民(化名)因与村党支部原书记杨某某产生纠纷,自己的木材加工厂无法继续生产,从2010年起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去年3月,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多次与李德民面对面交流,协调属地为他办理营业执照,并全程跟踪帮扶,使其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彻底解开了他的心结,也成功化解了重复访积案。

“网必挈其纲,绳先理其乱。”从打响基层“微腐败”大清扫歼灭战开始,省纪委监委就拿出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高位推动“万件化访行动”,专挑疑难件,专啃“硬骨头”。

省、市、县逐级成立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全员包案、带案下访、下沉接访,“调查核实、反馈结果、终结问题”一体推进,找准痛点、打通堵点、攻克难点。

为把问题彻底解决,省纪委监委明确答复意见要有理有据,办理结果必须经得起推敲、经得住检验。

大连市纪委监委对已有调查结论,但群众仍存在质疑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重启核查程序,先后对相关部门17人进行立案调查,处理处分27人,移送检察机关3人。辽阳灯塔市纪委监委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对标定星”,用“绿、白、蓝、黄、棕”五种颜色直观晒出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向群众反馈查办结果,接受人民检验。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办案、整改、治理贯通,惩处、监督、教育融合,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把业务范围内问题受理好、办到位,把业务范围外问题解释好、疏导开,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治理效果。

一批让群众痛恨的腐败问题被坚决查处,一批让群众揪心的矛盾问题被一一化解,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重复举报甚至越级上访量大幅度下降,全省检举控告总量为五年来最低。

推进“大监督” 形成“新气象”

当得知村民随时可以上网查询村里每一笔账目信息后,沈阳市康平县已离任多年的某村党总支书记张宏涛(化名)坐不住了。他找到县纪委监委,主动上交了17万元违纪所得,县纪委监委依法依规对他进行处理。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更让权力寻租的暗箱变得越来越公开透明。“微腐败”大清扫中,省纪委监委将大数据技术引入纪检监察工作,坚持大数据监督和大数据办案“双轮驱动”,各市县聚焦民政、医保、教育、医疗、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建立监督模型200多个,实现主动监督、精准监督、全方位监督,让更多基层“微腐败”和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无处藏身、一一现形。

抚顺市应用大数据监督,向社会公开相关职能部门项目、资金数据26.4万条。民政、人防、医保、社保、招投标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拿卡要、克扣盘剥、雁过拔毛、优亲厚友等问题,都成为大数据监督的“扫描范围”。抚顺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数据技术实现了由人工监督向技术监督的转变,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从“幕后”搬到“台前”,公开更透明、查询更便捷、监督更有效。

省纪委监委运用大数据思维,在全国创新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应用“辽宁阳光三务”监督治理系统平台,形成覆盖全域的“大监督”格局,主动晾晒权力,以网络化、可视化手段让群众实现“指尖上的监督”,以公开反腐败、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赢民心。“辽宁阳光三务”平台从启用到推广、从转型到升级,产生了日益明显的效果。村干部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的空间被压减,群众因对村集体资金和事务不了解而产生的猜疑持续降低,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跟踪整改群众反馈问题2.3万个。

权力越公开,监督越透明,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就越高涨,倒逼村干部谨慎用权、规范履职,基层正气充盈。锦州市太和区新民街道团山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凤元说,村民可以通过“辽宁阳光三务”监督平台,将自己的诉求、疑问、意见建议等随时随地进行反馈,各职能部门了解情况后为民办事积极性很高,并对办理结果及时回应,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监督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今年省纪委监委统筹推进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万件“微腐败”大清扫行动和“万件化访行动”,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不断以经得起人民检验、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的新成效推动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让基层监督治理效能充分显现,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