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文字“啄木鸟”咬文嚼字

辽宁日报 2023年01月18日

高 爽

每年初《咬文嚼字》杂志编辑部公布上年度“十大语文差错”,都会引发不少关注,今年也一样。

历数被《咬文嚼字》“盯”上的,大致有几大类,一类是纠正错别字,比如“连花清瘟”不是“莲花清瘟”,“天然气”不是“天燃气”,“霰弹枪”不是“散弹枪”,“禁渔”不是“禁鱼”,“令人不齿”不是“令人不耻”,“挖墙脚”不是“挖墙角”;一类是分辨字词、字音相近但字义不同甚至完全相悖的,比如“不以为意”和“不以为然”,“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终止”与“中止”,“胶着”与“焦灼”;还有一类是字音的误读,比如“莘莘学子”的“莘”(shēn)被读为xīn,“踔厉奋发”的“踔”(chuō)被读为zhuō。

创办于1995年的《咬文嚼字》杂志,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自2006年开始,《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公布“十大语文差错”,至今已连续发布了17次,光是这份坚持就很难得,其捍卫“汉语言纯洁性”的拳拳之心令人敬佩。

汉字难认、汉语难学,这是世界上公认的。但与此同时,汉字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也为世所公认。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天生就能掌握这门语言是幸运的,把它学好是我们要用一生来完成的必修课,一件很难又充满荣耀的事。

与此同时,保持汉语和汉字使用的纯洁性和规范性又是一份历史责任。每个时代,都有人在做着与《咬文嚼字》同样的工作,识字、辨音、析义,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小学”,每一代都有大学者在做这个“小学”,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让我们可以在数千年之后还能读懂那些历史典籍。不同之处在于,古代的文字只被少数知识阶层使用,文字的更新变化也不大,而今天,不仅使用者众,新出现的词语数量越来越多,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如果不随时进行规范化,混乱可想而知。

作为专业的语言类杂志,《咬文嚼字》是个固执的“啄木鸟”,盯上的对象往往都是重要的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媒体、平台和庄重的场合,其目的就是最终调动更多的人一起来“捉虫子”。只有“文字啄木鸟”越来越多,语言的规范使用才能做得更好。

最初《咬文嚼字》做这件事的时候,还会听到这样的嘲讽:文字的使用是为了交流,只要能够达到沟通的目的就行了,是不是有些吹毛求疵了?但近些年,这样的声音几乎听不到了,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维护语言文字纯洁性和规范性的重要,甚至主动参与其中。去年令大众热烈讨论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是人’”一事,就是一个例证。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咬文嚼字》17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啄木鸟效应”已经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