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

廖轩理
辽宁日报 2023年01月18日

在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部署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响亮发出以超常规举措打一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的战略动员,令全省上下精神为之一振、浑身充满干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948年,在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的历史时刻,解放战争中三大战略决战的首战——辽沈战役打响。辽沈战役所体现出我党我军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洞悉时局的果断决策以及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宝贵精神财富。省委决定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打一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将历史与现实贯通起来,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精神动力,必将极大提振全省人民勠力振兴的信心和斗志,像打赢辽沈战役一样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70多年前的辽沈战役,是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一次伟大实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以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谋划,在科学分析战争形势的基础上,认为人民革命战争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将战略决战的首战选在东北。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决策的无比正确,展现了东北军民听党指挥、信仰坚定的政治本色。

历史照亮现实,昭示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东北振兴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高度审视、谋划东北振兴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振兴发展高度重视、深情牵挂,赋予东北、辽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为辽宁振兴发展指明方向、明确路径。面向“十四五”,总书记作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时期要有突破的重要指示。2022年8月,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提出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的重要要求,这饱含着对辽宁率先实现新突破的信心和期待。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辽宁稳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政治生态持续净化,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外界对辽宁的预期持续向好,辽宁已经走出了多年来的最困难时期,全面振兴蓄势待发,现在我们有更大的底气和信心,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发展、求突破、促振兴,这是省委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战略谋划上,必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把辽宁工作放在全国大局中思考和定位,把振兴发展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和推进,聚焦国家所需、辽宁所能,积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辽宁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继承和创新、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主动开展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具体任务、具体项目、具体行动,用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实际成效来提升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能力,诠释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绝对忠诚。

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实践伟力

辽沈战役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战役中,东北人民共出动民工183万人,担架13.7万副,大车12.9万辆,抢修公路2185公里,筹集运送粮食5500万公斤,提供棉衣100万套……正是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持与付出,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变的是奋斗的精神、实干的气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重振雄风、再铸辉煌,是4300万辽宁人民的共同事业、最大心愿,需要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将实现振兴大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充分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创造活力,为创新创业营造浓厚的氛围,为人民群众施展才干搭建广阔的舞台。振兴发展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最大程度凝聚发展共识,在全社会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推动解决重大问题

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史中积累的重要经验和工作方法。辽沈战役中,党中央面对极为复杂的形势,廓清迷雾、直指要害,制定了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将攻克锦州作为战役关键点,一举抓住了战争的“牛鼻子”,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从辩证的、历史的角度看待振兴发展中的问题,以重点突破牵动全局工作,才能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既要看到支撑辽宁振兴发展的区位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没有改变,坚定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同时也要看到,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稍有懈怠就会形成格局性的落后和战略性的被动。必须强化危机感、紧迫感,切实增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历史使命感,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目标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辽宁擘画的全面振兴蓝图变为现实。必须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把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重要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工业引领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在创新驱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采取创新性突破性举措,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必须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高核心竞争力,塑造发展新动能,切实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力量。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进一步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浓厚氛围,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根本,把法治环境作为营商环境建设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以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法治环境的持续改善来促进和保障营商环境的根本好转,努力打造更加公平、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辽宁人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生动诠释了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塔山阻击战中,东北野战军将士以身为塔、以命当山,以“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使无险可守的塔山成为敌人不可逾越的“高山”,也铸就了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高地。

辽沈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去,但精神永存。多年来,辽沈战役这段红色历史始终是激励辽沈儿女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辽沈战役孕育的红色基因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弘扬、代代传承。从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建设时期的创新实干,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勇于探索、奋发自强……其间虽经历过艰难曲折、遭遇过急流险滩,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辽沈儿女信念如炬、砥砺前行,用鲜血和汗水谱写出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当前,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需要方方面面的有力支持,但自身必须有一股“气”,必须传承弘扬辽沈战役红色基因,靠自立自强、靠拼搏奋斗来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必须深刻把握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激活斗争基因,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越是面临艰难险阻,越要树立自强意识,弘扬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优良作风,坚定不移跟党走,勠力同心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必须强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用制度的环环相扣促进工作的层层落实,让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在辽宁蔚然成风。必须牢记“三个务必”,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持争先创优的发展态势,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