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宁
如果说“大展”是琳琅满目的年终硬菜,那么注重主题策划的“精选展”就更像用材精当的私家风味餐,两者如同大师班和精品课,都令人回味无穷。跨年之际,辽博推出“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绘画精品展”,展品虽只有60幅画,却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专业人士和美术爱好者,不少参观者是全家出动,展厅里常能看到孩子凝神看画,父母查资料给孩子补充讲解的场面。
颇有欣赏门槛的西方美术史展,却成了普通爱好者的课堂,源于这次展览在专业与大众、深刻与通俗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让门外汉和内行人都能体会到逛展的乐趣。
在题材选择上,“对望与凝视”选取了更为受众所熟知的人物画,稀释了理解的迷雾,提高了吸引力。神话里的朱庇特、历史上的拿破仑、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文学史上的堂吉诃德,这些人物的形象、故事出现在画展上,就是对绘画一无所知的人,也会有“原来他们长这样”的观看冲动,进而凝视。吸引背后的原因可以有千万种,但是最初的动力一定是好奇心,画展成了无声的吸引和普及教育。
在作品选择上,“对望与凝视”平衡了“明星画作”传播效果与小众画作研究价值,观展者能各取所需。 “对望与凝视”选择了普通人感到“眼熟”的作品,这易于吸引普通观展者;而同时也有非常著名的画家不同寻常的另类作品,这又成为行家的惊喜彩蛋。拿破仑广为人知的形象就是披红斗篷,在马背上指向前方——来自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的《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知名度不亚于《蒙娜丽莎》。展厅内,几乎所有人路过都会驻足,“这不是拿破仑吗?”
在主题梳理上,“对望与凝视”不局限于绘画本身,无论是对文化历史的延展,还是对美术自身发展的思辨,都做了精心设计,每个章节,都介绍了美术发展的节点作品与时代精神变化的互相影响,这些丰富了看画的层次,让观展“小白”也能体会到人物画就是历史长河中那一刻人的精神风貌。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题梳理才是成展的精髓。这正是“对望与凝视”的样本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