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连大吕 欢鹊垒新巢

辽宁日报 2023年01月05日

《小寒》 赵立新 篆刻

《雪竹》 董寿平 国画

《雪景山水图》 梁楷(南宋) 制图 隋文锋

《梅花》 (局部) 齐白石

《小寒》 刘长龙 书法

《岱宗密雪图》 吴湖帆 国画

本报记者  凌  鹤

提 要

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时间在每年一月五日前后。小寒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此时节,天寒地冻,因此民间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不过,小寒时节也是阳气上升,气温转暖的初始。表现在民俗上,以迎接新春为主;表现在书画艺术上,于冰雪中蕴含生机。

小寒“三候”:表现阳气律动

一候雁北乡。乡,是向导的意思。小寒时节阳气已动,所以候鸟大雁先开始北迁。二候鹊始巢。喜鹊是留鸟,喜鹊因感觉到阳气开始衔草筑巢。三候雉始雊。“雊”在这里是鸟鸣叫的意思。雉因感觉到阳气的萌动而雌雄同鸣,表现生命轮回的开始。

小寒开始有花信。小寒三候对应的花信分别为: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有了花儿的开放,春的气息仿佛就在身边。

小寒习俗:年味渐浓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准备过年。”进入小寒节气,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采买年货。在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北方这一时节的时尚。天津地区有吃黄芽菜(白菜芽制作而成)的习俗。这一时节,也是南方地区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他们熬制补益的膏方,人们争相购买储备。

绘制九九消寒图。从元代开始,从皇宫到民间都时兴绘制“九九消寒图”,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简单地说,就是从“一九”开始,家人们每天在图上涂画一笔,等到81笔都涂满,“数九”结束,春回大地。

探梅。小寒时节,南方的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品赏梅花是必不可少的雅事。

冰嬉。在我国北方,溜冰、滑冰车、冰上比赛等运动,是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资料显示,从宋代开始,冰嬉就被记入典籍中。

腊祭。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小寒举行“腊祭”,一是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让百姓五谷丰收。在中国古代,从周代以后,“腊祭”之俗历代沿袭,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参与。

书画中的小寒:冰雪中蕴生机

《雪景山水图》由南宋画家梁楷创作,其概括飘逸的减笔对后世影响极大。《雪景山水图》先以“留白”法烘托出白雪覆盖,再以层层积染法表现雪的厚度。山、石、树的描绘,减笔与细笔运用自如,衬托雪的寒凝、洁净。两个身披暖色大氅、骑枣色骏马的行者成为视觉焦点,带来生命的暖意。

著名画家吴湖帆的《岱宗密雪图》融入元人笔墨技法,融数家皴法为一炉,表现层峦叠嶂、树木繁多,却繁而不乱,尽显山水清音。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峦美不胜收,表达了画家的审美情趣,且具有哲学特征:纷繁中不失秩序,浪漫中不失理性。

齐白石非常喜欢画梅花,他笔下的梅花,奔放热烈,红得喜人。齐白石曾在一幅梅花图上题诗:“蹇驴残雪寒吹笛,只有梅花解我狂。”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他在《自述》中写道:“莲花塘离余霞岭有二十来里地,一望都是梅花,我把住的梅花祠,取名为百梅书屋。”对于梅花的生动记忆贯穿白石老人的一生。其梅花造型灵动,墨与色相得益彰,展现梅的高洁和顽强的生命力。

著名画家董寿平的《雪竹》格调高雅,以书入画,笔墨劲健。

书法《小寒》由多次载誉国展、兰亭奖的书法家刘长龙书写。作品采用小品创作,以白宣宿墨写就,呈现清雅简练、幽静空灵的意味。全篇未作过多笔墨变化,书写状态内敛含蓄、自然平和,恰是人书合一的境界表达。挥毫时,作者身在辽北龙山脚下,窗外白雪皑皑,万物入眠,山中却不时传来鸟鸣之声。他深切感受到春的生机,与元稹《小寒》诗歌内容正相契合。

篆刻《小寒》由多次入展全国篆刻大赛的篆刻家赵立新创作。此印着重用字与章法,因小寒二字简繁对比强烈,篆刻家以汉印风格进行诠释,冲刀一气呵成,爽利而不刻板,充分体现繁简的生动转换,突出表现节气的“寒”与“小”。全印金石之气跃然而出。


微论

小寒不小  

凌  鹤

小寒节气来了,旧岁近暮,新岁将至。一个“小”字,内涵甚丰。

古人认为小寒时节尚未达到寒冷的极致,故用小字称呼其寒。但气象数据显示,除极个别年份,小寒期间是一年最寒冷的时段。一旦达到了“最”,事物就开始向相反方向发展,阴阳的变化,生命的轮回悄悄行进中,这其中蕴含的力量是改天换地的,所以小寒不小。

“风有信,花不误。”花信风只有8个节气拥有,从小寒开始到谷雨结束。似乎难以想象,极寒中却迎来了花信风。“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首个花信便是小寒初候时凌寒独开的梅花。然后是小寒二候的山茶花、小寒三候的水仙花。在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中,早已把小寒当作春天来临的日子。虽然距离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尚待时日,但花儿确实已经绽放了。如此,最寒冷、最凛冽的日子便成了与花相伴、走向温暖春天的序曲。

从哲学角度看,小寒时节是在极端内敛中蕴藏着细微而丰富的本质变化。小寒是冬与春交替、寒与暖更迭的关键时节,于凝重中萌生着春的明快,这是天地给予万物的福分。小寒三候更是跃动着春的旋律:大雁北归,喜鹊筑巢,雉鸟同鸣。正如唐代诗人元稹的《小寒》诗:“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诗的意思是到了小寒节气,就好像古代音律——“大吕”奏响一般隆重。这时,喜鹊感知到春天不远了,开始动身觅食,它们总喜欢去河道弯弯的地方,因为那里方便口衔树枝和湿泥,以便围绕树梢来筑巢。霜风中老鹰正向北方飞翔,美丽的野鸡藏匿在茅草丛里开始鸣叫。不要责怪天气严寒,春天和冬天就要交会了。尽管北方的人们还不能明显感受到天地间萌发的阳气与春意,但只要怀着一颗敬畏、热爱自然的心,细心观察体悟,便能敏锐感知天地变化。阳气的上升虽微弱,却不可阻挡,虽沉缓,却持续生发。严冬并不是一个个严寒日子的重复,阴阳之气的转换以不易察觉却十分惊人的速度行进着,影响着越来越多的生命。

小寒节气还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为了迎接春节,人们开始采买筹备,迎接新春到来的忙碌与喜庆,荡涤着冬日的严寒与沉郁。生活的红火热闹与极寒天气形成鲜明对比,展现着中华民族乐观坚韧的品格,不被严寒吓退、不受严寒困扰,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丰富的小寒文化风俗赋予生命多种温暖的颜色和多重的憧憬,使每一个严寒的日子因充满希望而富有生机。

有了对小寒的深入了解,当站在寒风中,围裹在冰天雪地里,心便不会寒冷,因为你知道至寒的磨砺强壮了新生的筋骨,化为新生的养料,为春天、为生命开启新的轮回做好了坚实的储备,生活总是能于料峭处出现转机,那一份温暖足以融化寒冬。


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思是说,小寒天气很冷,但到半月时,天气就更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