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阳动 白雪飞成曲

辽宁日报 2022年12月22日

《冬至》 篆刻 骆芃芃

《雪里见精神》 国画 高剑父

《冬至》 张若霭 清代

《一白天下高》 国画 齐白石

《冬至》 书法 许彪

本报记者 凌 鹤

提 要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进入严冬。冬至是中国农历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表现在民俗上,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表现在书画艺术领域,则以敬畏自然,表现春的生机为主。

“三候”:表现阳气初生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阳生,属阴的麋感受到阳气的生发,开始掉角。由于冬至阳气初生,深埋地底的水泉最先感知,开始涌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

习俗:冬至大如年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古人就用土圭观测出了冬至日,成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节气。周代时,正月相当于现在公历的11月。汉武帝采用夏历后,将冬至和正月分开,“冬至节”自汉代开始,流传至今,是中国农历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

古人赋予冬至格外隆重的意义,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古代,皇帝要在冬至日率领百官祭天迎日。《史记·封禅书》记载:“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还要举行“贺冬”活动,群臣向皇帝呈递贺表,官员之间互相祝贺。《帝京景物略》记载,明代“十一月冬至日,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

冬至也是历朝颁布新年历书的时候,《析津志辑佚》记载,元代负责天文工作的太史院“以冬至日进历”,然后天子颁历,民间才有第二年的新历书流通。历朝天文官员在冬至这天要登高台观天象,记载云气的变化。在民间,从魏晋时期就开始盛行为老人庆寿并扫墓祭祖。

与冬至盛大礼仪相伴的美食更是不可或缺,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从汉代开始有吃羊肉的习俗,时至今日,山东、四川等地在冬至节仍会给长辈送羊肉等礼品,家家喝羊肉汤,图个好兆头。杭州以及我国很多地区有冬至吃年糕习俗,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

冬酿酒是苏州一代的冬至传统习俗。将酒与桂花一同酿制,口味甜淡,满屋飘香。此酒只在每年冬至前酿造一次,老少妇孺均能喝上两杯,全家其乐融融。

书画:敬畏自然,展现生机

清代画家张若霭所绘《二十四节气图》,以山水为承载,透过古代大家独特的笔墨风格表现当令气候,或点缀应时的风俗活动、动植物生态,呈现不同节气景物的变化。其中的《冬至》绘画体现出“幽淡静逸、气韵清健”的意境。漫天白雪中映衬着人的活动,画风清秀、儒雅、温馨,带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感。

雪是齐白石钟爱的绘画主题,有多个版本呈现不同的艺术表达。《一白天下高》以白蓝褐为主调,展现冬的特质。白雪、山石、树木、房屋、河面和谐布局,严冬中洋溢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非常贴近生活。其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富有创造精神。

高剑父作为岭南画派创始人,勇于继古开新,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者。其国画《雪里见精神》笔墨洒脱不俗,意蕴独特。大雪倾轧下的树木主干厚重而有力量,枝桠不屈地挺立,等待着春的生机,展现顽强的意志和不息的生命力。

篆刻《冬至》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创作。骆芃芃对二十四节气有深入研究。《冬至》为白文印,好似皑皑白雪,意境美妙。“冬”字严整,“至”字右上留白,结字不俗,刻刀似有节律,将冬的肃穆与美感交融呈现。篆刻家心怀对自然的敬畏,赋予刻石春的生机。

书法《冬至》由多次载誉全国书法大展的书法家许彪书写。其笔墨灵动畅达,又不失平和静气,贵在内蕴生机,与所书《冬至》诗歌的美学、哲学内涵相统一,体现书法家对节气流转的认识和天人合一的追求。

微论

春生冬至时 凌 鹤

冬至,一个在天寒地冻中感受春天的节气,具有特殊的自然与人文内涵。

“冬至”之“至”,从北半球视角看,太阳到达最南端,即白昼时间最短、太阳的影子最长,此时阴气达到极致,阳气初生。冬至诠释的是两种自然现象:一种是太阳的运动。另一种是阴阳二气的变化,与阴气盛大到极致并行的是阳气的回升,所以有“冬至一阳生”说法,大雪时节萌生的微阳到了冬至,生长为“一阳”,意味着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转化到了一个关键的突破点。冬至后,太阳转头一路向北,白昼日日渐长,阳气越行越强,生命的活动也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以冬至为界点,阴阳之气开始新的轮回,天地万物开始新的生长。

古人云:“冬至节,春之先声也。”北宋学者邵雍名诗《冬至吟》将冬至的哲理进行浓缩:“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

“冬至子之半”是指冬至在子月的中间。“天心无改移”的“天心”指“天地之心”,是天地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不断生出力量和希望的规律。“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意指冬至时一阳刚动,万物还未开始生长,就像淡味的玄酒尚未发酵,黄钟之音尚未奏响。“大音”指十二律吕里的声音,是最宏大响亮的乐音。

在严冬里看到春天,在困境中看到希望,这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这智慧的获得来自对天地之道的深刻体察。宇宙本身充满了美,充满了仁爱,充满了哲理和生命的力量。就像冬至的天地间,万物被冰雪凝固,冬至后迎来的是一年中最冷的小寒、大寒,笼罩天地的肃杀阴寒之气更加剧烈。生命需要具备更强大的消散冬霾的力量,才能真正迎来春的绽放。

冬至,阴盛之极而一阳生。阳气的生长伴随着至寒的考验,新一轮的阴阳相接本应惊天动地,却来得低调内敛。四季之变所蕴含的法则无声地告诉人们,种种极致的煎熬是生命成长之道,生命的筋骨在极寒的锻造下强劲起来,壮大起来,振奋起来。被冰雪洗礼过的精神,以一种新生之态去迎接春的到来,这也是生命最本真、最强大的存在。

所以说,冬至蕴含诸多宇宙和人生的洞见,提醒人们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冬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