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红:“致富菇”撑起“幸福伞”

辽宁日报 2022年12月20日

她生于农村,长于“农门”;后来她跳出“农门”,却又回到农村。她深知做农业难,但她偏向难中行。因为一株芦苇,更因为一朵蘑菇,在她的手中,一株株芦苇结出了各式各样奇异的“苇小蘑”。她,就是人称“杜仙菇”的盘锦嘉润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红。

艰苦奋斗、不断创新是杜红生活工作的底色。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虽经历了多种职业和多个岗位的磨炼,经济收入也比较稳定,但她的心始终没安定下来。一次在某农业展览会上看到的各色蘑菇,让她下定决心做食用菌种植。从此,她的足迹遍布长春、北京和武汉等地,登门拜访业内专家学者,成立技术团队攻坚克难,并终于在国内率先以芦苇为培养基工厂化生产多品种食用菌菌棒。基地每年生产标准菌棒2000万棒,可消化使用芦苇、秸秆2万余吨,节约木材5万立方米,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2020年,杜红团队的科研成果——“利用芦苇作为基质培育栽培食用菌技术研究”,经中国林学会专家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并录入国家林草局科技推广成果库。2021年,该技术获得辽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杜红不变的信念。为提高菌丝成活率,杜红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日夜攻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掌握食用菌种植关键技术后,她组织带领当地188户农民于2014年成立了盘锦嘉润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被推举为理事长。她将合作社当成自己的家,把菇农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吃住在厂里,带领大家一心扑在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合作社现有占地40亩的标准菌棒加工厂和一座占地150亩的观赏性种植园区,菌棒加工厂采用自行设计和研发的恒温养菌系统、无热损换风系统,并实现从灭菌到接菌的全程净化处理,杜绝使用药物消毒,确保每一个菌棒的安全性。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杜红和伙伴们始终将新理念引入、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应用作为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基本原则,组织技术团队经过5年的试验和推广,成功利用芦苇驯化出白肉灵芝、玉髯、多脂鳞伞等33个适宜栽培推广的食用菌品种,并筛选出相应的芦苇高产配方,为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针对以往菇农出菇后的废菌棒被焚烧或者随处堆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她组织专家团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提出并施行了废菌棒转化为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蔬菜栽培基质等方案。她大力推行集约化生产模式,从芦苇和秸秆利用到出菇、加工、销售、菌糠再利用等全流程、各环节,精细管理、吃干榨净。完成了芦苇和秸秆取之于田,经过培养食用菌及其产品后,最终以有机肥的形式回归于田。

龚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