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前行舵 更得埋头干

辽宁日报 2022年11月21日

本报记者 杨少明

编者按 为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鼓舞奋进力量,即日起,本报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记者深入基层一线,生动呈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的典型事迹和做法,展现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的火热实践,激励全省上下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上来,加快实现辽宁振兴发展新突破,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篇章。

初冬的早晨,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战家村村委会办公楼东侧的工地上,电锯声、瓦刀敲击声、村民的说话声交织在一起。村党总支书记张德斌带着前来参观的村民代表在工地上爬上爬下,一身尘土。

正在建设的,是村集体资产项目——辽宁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配套宿舍。基地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

“你们都是股东,对施工有啥想法随时提。” 张德斌边走边跟村民沟通。作为我省农村首批股改试点村,战家村村民已全部变身“股东”。

看着已现雏形的宿舍,村民的喜悦写在脸上。“书记,你说基地是俺村的头号乡村振兴工程,俺以后每年真能分三四千元的红?” 村民孙宝石问。

张德斌停下脚步,给大家算账,基地竣工后,可同时容纳150人在这里学习、生活,算上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每年产生的收益不会低于100万元。“基地资产折股平均分给村民,收入当然归大家。”张德斌笑着说。

“没有党的好政策,俺村哪来的由穷变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再过几年,俺村会越来越好。”老党员费立盛接过话头开心地说。目前,战家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3万元。

战家村有耕地4700余亩,前些年,由于村民年龄总体偏大,收入普遍偏低,部分耕地甚至出现撂荒现象。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战家村成功进行了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农民收入、集体经济快速增长。

村民承包地全部入股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由村集体统一运营。村党总支又培育了5家家庭农场,专责耕种全村耕地。思路一变,成效立现。耕地连片利于机械化,作物产量几乎翻番;村集体代表村民对农场进行监督,耕作规范有保证。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村民从事零工服务,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股改后,村委会成立了实业公司,负责集体资产管理,村里闲置的建筑物、资源性资产被迅速盘活,成为让村民股东增收的股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是农民的前行舵,俺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埋头干,一要管好、种好耕地,二要拓宽增收渠道,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张德斌充满信心地对村民说。

记者手记

战家村曾是有名的穷村,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好政策是根本,一个强有力、勇担当、善作为的基层党组织是重要保证。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尤其是农村基层一线,更需要坚强的战斗堡垒。战家村党总支政策吃得透,思路有创新,成功进行了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和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

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引领作用,才能获得群众信赖,而这也是顺利开展基层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前提。获得“全国文明村镇”“辽宁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辽宁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的战家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