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辽河千里梦》尽展辽河新声

辽宁日报 2022年11月11日

本报记者 赵乃林

11月5日晚,辽宁歌剧院创排的大型交响音诗《倾听辽河》在沈阳上演,在这部作品中的歌曲《千里辽河千里梦》唱响那一刻,很多观众的眼里闪现着泪光。

这首新时代振奋人心的辽河颂歌,刻画了辽河儿女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品质性格,吹响了辽河儿女奋进新时代的号角。

不是主题歌胜似主题歌

《千里辽河千里梦》是《倾听辽河》中唯一的一首女声独唱作品。它在结尾合唱《大潮》之前的压轴位置,也是整部作品进入高潮之前的抒情。

“山悠悠,水悠悠,千里辽河入海流,一路多少兴与衰,两岸几度春与秋,人间沧桑随波去,时代新风逐浪走,天高海阔大潮梦,扬帆正是好时候……”歌词画面感丰富,又不乏动人细节,从恢宏场景过渡到细腻情感,如诗一般,直抵人心。

对于这首歌曲所呈现的意境,词作者吴善翎介绍,交响音诗是用由源头到入海、由远古到未来的时空交错手法来结构的,经历岁月沧桑时代巨变,长河千里终归大海,到演唱《千里辽河千里梦》之时,正是辽河流到了河口,在汇入大海之前驻足回望,看到的是辽河两岸惠风和畅、百业兴旺、城乡繁荣、山河巨变的蓬勃气象,满怀喜悦之情引吭放歌,祝福辽河儿女在新时代广阔天地中,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激流勇进再展雄风。

曲作者王猛用悠远深情的旋律为歌词谱曲,从低吟浅唱娓娓道来,到自由舒展激昂高亢,层次丰富又以深情一以贯之。特别是重复旋律对情感的强化,韵致绵邈,情深意切。

交响音诗《倾听辽河》有4个乐章、9首歌曲,每首歌曲都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和艺术风格,所以不存在主题歌之说。但在词曲作者看来,《千里辽河千里梦》以宽广的艺术视野,讴歌光荣而曲折的昨天,赞美新时代的今天,放眼美好的明天,既有历史回顾,又有地域特色。优美的旋律,诗意的歌词,表达了对母亲河的深情,抒发出对新时代的满怀豪情,确实概括了主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称之为不是主题歌的“主题歌”。

“山乡赞小康,街市霓虹稠,古城展新貌,百业竞风流……”千里辽河演绎着新时代的强劲脉动,辽宁歌剧院独唱演员韦铮以其特有的清澈高亢嗓音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这首歌曲演唱得荡气回肠。

“四手联弹”倾情演绎辽河

辽河是辽宁人民的母亲河,也是辽宁文艺创作的主题。

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吴善翎和王猛都曾多次到过辽河、写过辽河。省音协曾组织词曲作者聚焦辽河,举办专题讲座,深入实地体验生活,让他们从历史、地理、人文、风情等多个侧面对辽河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积累了创作素材。他们联手创作、由曾静演唱的《辽河情》《放歌大辽河》等歌曲,在省内传唱。“但是,我们都觉得言犹未尽、情犹未了,希望有一首大型作品来表达辽宁人民对母亲河的深情厚谊,抒发我们对这条大河的热爱与思考。”吴善翎说。

此次,适逢辽宁歌剧院推出一部辽河主题的大型音乐作品,两人欣然受邀联手创作交响音诗《倾听辽河》。创作中,每一个乐段的增删,每一句歌词的修改,他们一如当年那样细致认真,彼此熟悉、默契,似有心灵感应。作品问世后,多次大修大改,精心打磨。“就如同奔涌在我们心底,辽河时时激发着我们的创作欲望,而今随着这部作品的创作,我们积淀的丰厚情感合流迸发。”似乎只有用辽河打比方,王猛的情感才能表达得酣畅淋漓。

辽宁歌剧院副院长殷之声说,交响音诗《倾听辽河》以多时空的视角,从历史到未来,从源头到大海,对这条大河进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探索,抒发出辽河儿女对母亲河的深情礼赞。歌曲《千里辽河千里梦》以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辽宁的地域文化和民风民情,着重展示辽河儿女热情洋溢拥抱新时代、建设新生活的无限激情。“遵循事实不虚、风格不拘的创作原则,这部交响音诗、这首歌曲把辽河展现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让人不禁沉醉在辽河的美中,留给观众的除了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滋润,还有审美的愉悦。”就作品的展现,殷之声这样深度解读。

今年,词作者吴善翎83岁,曲作者王猛73岁。对于联手创作歌曲《千里辽河千里梦》、打造大型交响音诗《倾听辽河》,他们说,这是倾注了半生情感,谱写出一部家乡的、时代的、也是未来的“生命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