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帮教拔穷根》崔晓柏 作
《直播带货 助农增收》李 非 作
《“甜蜜”的十八洞村》李 晨 沈 璐 作
本报记者 杨 竞
11月2日,由鲁迅美术学院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脱贫故事绘系列连环画展览”全国首展在辽宁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209幅连环画作品。这些作品深入生活,扎根农村,有的着力表现山乡建设中的生活百态,有的聚焦新时代的模范人物。通过连环画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了35个故事,刻画了山乡农民迈入小康生活的幸福与喜悦。
22位画家目光齐聚榜样
走进辽宁美术馆,红色的展览大厅里,一幅幅感人的连环画作品映入眼帘,在自强篇、贡献篇、奉献篇、创新篇、心声篇、楷模篇6个篇章中,你可以看到《“甜蜜”的十八洞村》《悬崖上凿开幸福路》《青背村里的“新货郎”》《助学帮教拔穷根》《托起大山的希望》《幸福路上满春光》《扎根山乡教书育人的张桂梅》等连环画,这些作品用贴近百姓的视角和小切口呈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的大图景。
此次参与连环画创作的有冯远、沈尧伊、李晨、崔晓柏等22位画家。作品有素描、水彩、国画、油画,风格各异,其中有聚焦榜样力量,塑造了毛相林、黄文秀、张桂梅等一大批有血有肉、担当奉献、于平凡中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楷模形象。如沈尧伊的《我只是做了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运用热烈而明亮的色调,表现老党员夏森博大宽广的胸怀。冯远的《愿当一辈子下庄筑“路”人》,通过纪实性的典型情境,塑造了绝壁凿出致富路的“当代愚公”毛相林的可敬形象。胡博综的《扎根山乡教书育人的张桂梅》,以温馨淡雅的色调,讲述了张桂梅投身贫困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帮助无数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的故事。
展览上,我省画家李晨、沈璐创作的《“甜蜜”的十八洞村》讲述了龙秀林带领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走上致富路的故事;而崔晓柏创作的《助学帮教拔穷根》同样让人感动,讲述了江西省长平乡91岁老人李维正自掏腰包资助大学生读书的故事。
创新载体讲好新时代故事
作为一门大众艺术,连环画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几度繁荣,于美育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大众对其怀有深厚情感。新时代的连环画,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作用?
此次展出的连环画,在艺术语言上,画家们展现了极具个性的审美意味。比如侯奔奔、孙作范的《小脐橙大情怀》,用素描的手法将赣南脐橙基地表现得诗意盎然,曹雁楠的《“老张”的扶贫日记》,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融入了印象派的图式与色彩构成,叶雄的《青背村里的“新货郎”》画得大刀阔斧、酣畅淋漓,索焱的《傅欣的三年支教生活》则清新温润。汪晓曙《高原文艺“轻骑兵”》的洗练,陈流《“农民院士”播科技种子》的厚重,李非《直播带货 助农增收》的激昂,无论是对传统技法的突破还是对当代艺术的融会贯通,都体现了画家与时俱进的审美理念。即便同样是线描,冯远的秀润,侯国良的遒劲,杨宏富的果断,都展现了作为大众艺术连环画的艺术创新。
连环画是大众艺术,如何面对大众的需求?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院长李晨说,连环画是能讲故事的画,在新时代背景下,就必然要有新的“讲述”方式。美术家运用自己高超的技巧,把人们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笔端,这次展出的系列连环画,不仅展示了新时代连环画的艺术新追求,而且从多角度描绘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模范人物,弘扬了脱贫攻坚精神。
崔晓柏说,作为一名东北画家,虽然画连环画多年,但是此次画的是贵州的英模人物,对周边的环境、服装、风土、人情等有了深入了解,要不然画出的人物是假的,像道具一样硬摆进去。所以,创作这幅作品时,前期在收集资料中做了大量的功课,之后,把人物的情感倾注在自己的笔端,绘下一个平凡却又不普通的故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说,此次系列连环画创作让新时代连环画沿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方向不断深入,从根本上提高了连环画创作者的社会使命感和担当意识,鼓励他们坚定信念、心怀人民、扎根基层,从鲜活的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从伟大的时代创造中提炼时代精神,为促进中国美术事业更上一层楼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