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第一动力”更澎湃

——锦州市强化创新驱动助推高质量发展纪实
辽宁日报 2022年10月28日

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在检查药品质量。

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员工仔细查看生产设备安全运行情况。

在锦州神工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在熟练操作智能化生产设备。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崔治摄

本报记者 崔 治

核心提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134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拥有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出台“兴锦人才计划”20条政策、派驻科技特派员1000人以上……近年来,锦州以科技创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创新饭,树牢“三一理念”,以高质量建设辽西中心城市为总平台、总抓手、总要求,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动能加速集聚。

建强平台载体激发活力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就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激活内在活力的创新发展之路。

“省科技计划项目‘功能性火麻蛋白肽开发研究及产业化’加快进度,需要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在义县七里河经济开发区辽宁俏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前来走访的锦州市科技局局长王艳芝说。

今年,锦州开展了“走基层访百企,助力全域科创促发展”活动。走访小组了解企业科技项目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联盟建设、科技企业培育等创新情况,宣讲创新政策,征集企业需求。同时,根据企业创新现状提出建议对策,推动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享受创新政策,助力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今年,锦州整理形成含77家企业的一企一策清单和含69家企业的企业需求清单,持续推动科技资源下沉,赋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支撑。近年来,锦州坚持把统筹推进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逐步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梯次培育体系。今年,锦州实施科技创新载体提升工程,支持和引导驻锦高校、企业创建和升级一批省级创新平台,重点推进天桥新材料、宝钛华神等企业创建省产业专业技术中心。统筹优化市级创新平台建设布局,组织开展2022年锦州市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组建工作,力争全年创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家。

截至目前,锦州市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重点实验室25家,省产业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8家,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94家,134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实施“兴锦人才计划”招才引智

一切创新成果都是由人做出来的,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今年,锦州市全面启动实施“兴锦人才计划”,在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出台20条政策措施。在人才培养上,锦州市重点抓好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优秀工程师等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出台《锦州市人才贡献奖励暂行办法》,简化奖励兑现程序,对首次提出奖励申请的人才实行“一次申请、直接备案”制度,对上一年度受奖人才实行“免申即享、直接发放”制度;开展“锦绣英才”评选,今年共评选出“锦州工匠”“锦州乡土专家”“锦州名医”“锦州名师”“锦州文化名家”5类75人,激励在锦人才干事创业。

在人才引进上,锦州市注重实效,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带土移植”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来锦长期工作或短期服务。重点瞄准高层次人才,制定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方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技术需求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引进模式,今年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5个,以“项目+团队”方式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2个。在人才使用上,锦州坚持以用为本,用当其时、才尽其用,着力解决人才困在办公室、成果“躺”在实验室的问题,让各类人才在广阔舞台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建立人才发展服务中心,集中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万众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电子商务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积极推进中层次人才队伍成长。积极对接企业在驻锦高校设立产学研基地、研究生培养(实训)基地,打通青年人才定向输送、科研成果定向转化通道,促进更多毕业生留锦回锦就业。

如今,锦州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6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省级优秀专家和领军人才31人。

通“堵点”接“断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只有创新,才能占得先机、取得优势、赢得未来。近年来,锦州制定了《锦州市以科技创新支撑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工作方案》,布局25个细分领域的33条产业链,服务三个百亿级产业基地、6个产业集群建设。让企业做“盟主”,构建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5个、提升类产学研联盟11个。针对产业链、创新链上的“堵点”“断点”问题,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省级“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7个,省科技重大专项3个,市“春芽计划”20个,突破关键核心技术40项,带动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锦州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方面,聚焦石油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8个领域,推广应用数控设备、传感识别技术、企业资源等管理系统,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在深度开发“原字号”方面,聚焦精细化、规模化、高级化发展,突出科技支撑作用,强化材料与装备协作配套和同步升级,围绕先进钢铁材料的研发,突破低碳冶金、先进电炉钢制造、低成本纯净钢制造等关键技术;在培育壮大“新字号”方面,重点发展高效太阳能组件、大尺寸单晶硅棒、8英寸硅单晶抛光片、超级电容器等产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研发应用。

锦州十分重视高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搭建了科技合作交流平台。锦州市政府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签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开展“智联锦城”“智汇锦城”品牌对接活动,实施校企校地“双向挂职”行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推进建设省级中试基地——辽宁锦州先进材料中试基地。保障科技成果供给,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省内外高校院所等保持联系沟通,收集、梳理、发布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健全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培育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顺达生产力促进中心发挥科技中介作用,举办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专题培训。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锦州将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推动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全力加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创新平台升级、强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建设辽西区域中心城市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