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馆里看发展老物件里寻传承

辽宁日报 2022年10月14日

本报记者 王晓波

“这里每一张旧照片、每一个老物件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一有空我就带着孩子到村史馆里转一转,把久远的故事说给他们听。”空闲时,铁岭县平顶堡镇建设村村民王娟就喜欢带着孩子来到村史馆,让他们了解村里的历史,感受浓浓的家文化。

建设村距铁岭城北6公里,村史馆从2017年开始建设,2018年正式建成。

“咱村的村史馆是村部的一部分,不仅面积大,还很有特色,这里有我们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朝鲜族面具舞的展示。”建设村党总支书记王伟说。

村史馆由图文资料、实物展陈、荣誉展示三大部分组成,推门进入,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大卷轴。卷轴上记录着建设村的发展史,从村有人居住,到1950年成立党支部,村里每一个重要历史时刻都记录在了上面。

再往里面是“家文化”特色篇,上面记录着村里开展“家风家训我来写”和“百名代表亮家风”等活动。

村史馆里陈列着村民捐赠和村里收集的葫芦、老式电话、挂钟等老物件。宣传墙上还有村里旧貌和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万元户等介绍,一些朝鲜族特色的物品和老式房屋也都有展示。

“村史馆里看家风,老物件里寻传承。我们想通过这些老物件的集中展示,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及群众不忘初心,教育下一代饮水思源,感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王伟介绍,村史馆里的老物件都来自本村、邻村村民自愿捐赠,每一件都是对建设村村民良好家风的最好见证。

建设村的村史馆中不只有历史,更有未来!在村史馆中央的沙盘便是建设村的未来发展规划。“102国道两侧的仿古院墙、修砌梅林河道及河堤路垛口、铺水泥路和黑色路面、为村里安装路灯、为村民安装大门、种植花草10万株……”2018年,村史馆建成时,这些记录在沙盘上的未来发展规划,现在成了现实。